陜北民歌是陜北的傳統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仰天道、小調三大類。勞動歌有夯歌、砸歌、采石歌、牛歌、打歌;信天遊可分為高強和平強。這些各具流派和特色的傳統民歌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唱出了陜北人民的喜怒哀樂,而當社會制度發生根本變化時,民歌的內容和形式也隨之變化。
這種變化在內容上體現為新的社會生活和新的人物,同時也使各種體裁有了新的含義。2008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陜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報的陜北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信天遊的特征
信天遊,旋律優美,聲音自由,音域寬廣,高亢奔放,美輪美奐。當地人俗稱山雀、順天遊。2011被陜西省政府公布為陜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但它以樸實的語言、濃郁的地方特色、優美動人的曲調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喜愛和欣賞,長期以來代代傳唱。
陜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遊》是壹朵瑰麗的花朵,可以說是中國北方漢族音樂文化中的代表。隨著時代的發展,信天遊也賦予了新的內容。
從1943年到1948年,著名詩人李記在陜北工作期間,收集了3000多首關於信仰上帝的詩歌。在此基礎上,他以信天的形式創作了長詩《王貴與李祥祥》,在《三邊報》、《解放日報》連載,壹時震驚文壇,轟動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