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和瓜州只是壹水之隔,中山也只有幾重青山。
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可是,天上的月亮,妳什麽時候能帶我回家?
翻譯:
京口與瓜州僅壹水之隔,中山僅隔幾重青山。
溫和的春風又把大江南岸吹綠了。天上的明月,妳什麽時候能跟著我回家?
王安石寫了壹首《登瓜州》:“春風到江南岸”中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到江南是什麽樣子。想了壹會兒,他開始把“到”字圈起來,改成了“到”。
後來想起來,覺得“國”字不合適。雖然“國”字比“道”字更形象地描述了的逝去,但仍不足以表達我重返金陵的渴望。
於是我把“國”字圈起來,改成了“金”和“滿”。這個改了不下十次,王安石還是沒有找到自己最滿意的詞。
這時候,安石走到船頭,遙望江南。春風吹來,草兒翩翩起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風景如畫。
他感到神清氣爽,頓時看到了春草青青。這不是我要找的“綠色”這個詞嗎?壹個“綠”字,表達了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
想到這裏,王安石很不高興,趕緊跑進船艙,拿出壹張紙,把原詩《春風抵江南岸》改成《春風與綠江南岸》。
壹個“綠”字,讓全詩有聲有色,全詩鮮活起來。“綠”字就成了後人所說的“詩眼”。後來很多關於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二、“壹”與“半”
爵嶺秋風自涼,鶴翻松露濕衣;
村前月落壹江,和尚在翠微角竹樓。
翻譯:
山裏的秋風吹來壹絲涼意,白松裏的露水打濕了衣服。
月落,河潮隨風退去,河中只剩下壹半的水。壹個和尚站在竹樓裏。
高適,字大富,德州郭(今河北景縣)人,唐代傑出詩人。他早年長期呆在邊疆,熟悉了軍旅生活,寫了許多邊塞詩。他的詩大多意境蒼勁,意境蒼涼,偶有清麗俊朗的詩句。
有壹天,高適去外地考察,路過杭州青峰,賞月賞景,在僧房寫了壹首詩:“覺嶺秋風自涼,鶴翻濕衣;前村壹江落月,僧在翠微角竹樓。”寫完之後,他就上路了。
過錢塘江時,正值月落。當我們仔細觀察河潮時,發現當月亮落下時,河潮隨風後退,河面只有壹半。他認為自己用“壹江之水”來形容月夜的河潮,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他視察回來後,就去和尚的房間改詩。
但是,壹踏進門,就看到這首詩已經被改正了。高適不解,問是誰改的。
和尚告訴他,他去後不久,壹個官員路過,偶然看到了這首詩,但他感嘆詩中的“壹”字不如“半”字準確,沒等作者回來討論就改了。
高適暗暗稱奇,心想:“這人真是我的老師!”後來他多方打聽,才得知改詩的官員是著名大文學家羅。
第三,“德”與“風”
雲山蒼蒼,江海茫茫,君子之德,山高水長。
雲霧繚繞的山是陰郁的,大江大河的水是廣闊的。先生的品德比山高,比長江長。贊君子節操。
北宋文學家範仲淹在浙江桐廬當太守時,仰慕東漢隱士嚴子陵,特地在桐廬宜春河邊為他建了壹座祠堂,並寫了壹首詩,贊美嚴子陵:“雲青水闊,君子之德長。”文章寫好後,範仲淹拿給他的朋友李泰伯看。
李泰伯看後說:“‘雲山’和‘姜水’這兩個字,內容瑰麗;從技術上來說,很有氣勢,但是用下面壹個‘德’字聯系起來,似乎有些別扭。換個‘風’字怎麽樣?”
範仲淹聽了這話,又低聲背誦了壹遍詩:“雲山蒼蒼,江海茫茫,君子之風,山高水長。”果然味道很不壹樣。風有“風行萬裏”、“風永恒”之意,所以更能體現對嚴子陵崇敬之意。
範仲淹連忙稱贊李泰伯是“字師”,並賞給他1200兩銀子。
第四,“推”和“敲”
悠閑地生活在這裏,很少有鄰居來,雜草叢生的小路通向荒野。
鳥兒自由地棲息在池邊的樹上,僧侶們在敲門。
走過這座橋可以看到葉原迷人的風景,雲的腳在飄動的巖石上仿佛在移動。
我離開這裏壹段時間,但我會回來,在約定的日期和我的朋友壹起退休。
翻譯:
僻靜處鄰居少,人少,只有壹條雜草覆蓋的小路蜿蜒進入花園。
月夜來訪,敲柴門驚起池邊樹上的鳥。
走過小橋,可以看到五顏六色的袁野,落基山脈在月光下漂浮著蒙蒙的夜霧。
我要離開壹會兒,很快就回來。我相信我會不辜負我的約會去參觀壹個僻靜的地方。
壹天,他騎著驢去拜訪隱居的朋友李寧。正好他朋友不在,就在門墻上寫了壹首詩(即《李寧隱居》),描寫李寧隱居時的寧靜景色,描寫他那次不成功的拜訪和後來回來壹起隱居。
從李寧隱居地走回來,賈導總覺得這首詩的三四句話裏有壹個字要改。原詩是這樣的:“島駐池邊,僧推月下門。”他想:是不是用“推”字比較好?還是改成“敲門”?
賈導琢磨著驢背,總是猶豫不決,不自覺地用手做了個推、敲的手勢,想把字定下來。就這樣,他壹路走到長安城,還在打手勢,呻吟。
這時,時任長安地方總督的韓愈外出辦事。賈導全神貫註,撞上了韓愈的儀仗隊。看到賈導如此放肆,儀仗隊的士兵沖進第三節,沖上前去,把他從驢上拉下來,推到韓愈面前。
韓愈問賈導為什麽無緣無故和自行車相撞。賈導這時也回過神來,急忙解釋說是因為在驢背上寫詩,精神恍惚。他不是故意要撞的。
著名作家韓愈也對賈島的問題很感興趣。他沒有責備他,而是馬上想了很久,然後說:“用‘敲’字好!”於是,這兩句話終於塵埃落定,變成了:小鳥在池邊樹上待著,和尚在月下敲門。
用“叩”字來對比李寧的隱居在寂靜中更為寧靜,即在響中包容寂靜,勝過在寂靜中默默推門。從此,韓愈和賈島成為詩友。
動詞 (verb的縮寫)“數”和“壹”
萬畝經不起寒寒,李樹吸取地下暖氣的活力。
皚皚白雪覆蓋了村莊鄉村,昨夜雪中百花盛開。
微風吹著向梅,別有情調,雅芳幹凈的姿態讓鳥兒們心驚肉跳。
如果明年梅花能按時開花,我希望它能在人民愛情的春天露臺上開放。
翻譯:
萬木受不了寒冷,即將崩潰,而李樹從地下暖氣中汲取活力。
白雪覆蓋了山村的鄉村。昨晚,傲霜開了壹朵梅花。
微風吹得梅香滿地,蘇雅芳的清純身姿驚鳥。
如果明年梅花能按時綻放,我希望它能綻放在人人都愛欣賞的春天的平臺上。
據《唐代才子傳》記載,戚跡曾就此詩向鄭谷求教,詩的第二聯原是“在前村,昨夜幾枝開。”
鄭谷看後說;“數枝不‘早’,不如‘壹枝’。”深受戚跡景仰,改“幾枝”為“壹枝”,稱鄭谷為“壹字師”。
雖然這是壹個傳說,但還是說明“壹枝”二字是壹筆妙筆。
這幅畫描繪了壹個非常美麗的雪中梅花:白雪覆蓋著孤獨的村莊,青苔和樹枝點綴著玉石,能給人以豐富的美感。
“昨夜”壹詞透露出詩人突然發現這壹奇妙景象時的驚喜。《昨夜》開了是肯定的,但是明天白天我還沒看,詩人的日常關註是黑暗的,這給了讀者很強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