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上,中原經濟區只是借用了中原的名稱,而不是史學界嚴格意義上的中原。目前,中原經濟區包括安陽、焦作、新鄉、鶴壁、濮陽、濟源6個中原城市和長治、晉城、邢臺、邯鄲、臨清、菏澤、聊城等周邊城市。中原經濟區的形成是沿海地區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是繼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翼三大經濟區域之後,中原13城市在1985共同建立的又壹個龐大的經濟區域。從這個地區建立到2005年,總產值已經達到619087億元,是1985的4倍多。強勁的經濟發展加速了中原經濟區的崛起,也將成為環渤海經濟圈之後新的經濟隆起帶,成為帶動和推動全國發展的中堅力量。
中原經濟區位於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四省交界處。其獨特的資源條件和交通優勢,奠定了其承東啟西、聯南接北的戰略地位,賦予其吸引力大、輻射力強的特點。第壹,獨特的區位優勢。地處經濟發達地區和資源富集地區的交界處,增長潛力巨大,增長動力強勁,是東西南北經濟對流的中轉站和交匯點。作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壹,它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其產品、勞動力資源和巨大的購買力市場對東部沿海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它位於我國東西部技術梯度和東西部資源梯度的交匯處,在我國東西部發展中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同時地處中原腹地,又是革命老區,對全國的穩定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深厚的文化底蘊。它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壹。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底蘊非常深厚。這裏是中國第壹部詩集《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這裏有邯鄲、安陽、聊城、鶴壁、浚縣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有壯麗的太行風光、精巧的人工天河紅旗渠、深厚的古文明、燦爛的文物古跡。三是豐富的礦產資源。該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形成了西部煤田、東部油田、西部和北部鐵礦的主要礦產分布格局,為區域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黃河、漳河、渭河、汾河穿境而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貫穿全境,華北地區水資源條件相對較好。適宜的氣候條件和肥沃開闊的華北平原為工農業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四是工業基礎雄厚。中原經濟區依托豐富的資源,形成了全面發展、相對平衡的產業體系。
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戰略構想,是落實中央領導同誌關於河南省科學發展重要指示的深入實踐,是改革開放以來省委、省政府領導積極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戰略的延續、延伸、拓展和深化。中原經濟區是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載體和平臺。也是探索壹條不犧牲農業、糧食、生態、環境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道路的載體和平臺。也是明確定位、整合優勢、凝聚力量的載體和平臺。也是河南擴大開放、加強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載體和平臺。中原經濟區是客觀存在的,建設中原經濟區是歷史的必然,有利於國家區域經濟布局的進壹步完善,有利於國家統籌協調推進發展重大戰略的實施,有利於在中部地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板塊,有利於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明確發展定位和發揮自身優勢。有利於河南堅持走農業、糧食、生態、環境協調科學發展之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特別是區域經濟發展規律,更好地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原經濟區在全國大局中舉足輕重。壹是區位優勢,二是基礎優勢,三是文化優勢,四是人口優勢,五是糧食優勢。
在1985之前,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四省交界的很多路段分屬不同的省份,而且由於財力狀況和重視程度不同,很多道路的寬度和質量都不壹樣,有的根本就配不上頂,成了“死角”;由於缺乏資源和信息,安陽和邯鄲幾乎同時建立了自行車工廠。當時經營狀況比較理想。隨著兄弟間競爭的殘酷,他們鼎盛時期的局面難以為繼,導致最後破產。這種以行政區劃為基本邊界、經濟結構趨同的經濟發展模式存在種種弊端,導致這壹地區城市的綜合經濟實力並未得到顯著提升。
24年來,得益於中原經濟區的凝聚力,中原人氣融匯,煤、鐵、油、棉、面、果等分散的資源和特產匯聚成區域發展的新動力。
(1)各種商務活動持續不斷,區域合作日益密切。
圍繞中原地區資源開發和促進區域經濟繁榮,開展了多形式、多內容、多層次、多渠道的橫向合作與協作。壹是舉辦各種類型的商品展銷會,促進本地區商品流通。安陽春節物資調運交易會、長治紡織產品交易會、聊城農副產品交易會、邢臺合作項目交易會、邯鄲食品博覽會、北方糖酒博覽會、國際建材博覽會等。已連續舉辦,成交額300多億元;二是協會合作生產各種物資,調劑余缺,交換所需商品,金額達260億元;三是積極交流4000多個經濟技術合作項目;第四,爭取建設項目貸款和借款。爭取國家低息橫向聯合貸款18萬元,借貸融資資金37億元。
(2)完善交通功能,構建區域聯系。
針對影響和阻礙區域經濟壹體化發展的交通問題,中原經濟區首先修建了壹批城市間的斷頭路,初步改善了區域內的交通狀況。共同投資建設關(桃)遼(成)地方窄軌鐵路,成為中國第壹條省際地方鐵路。以中原經濟區的名義,爭取到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並於1994年建成了豫魯交界的東明黃河大橋,解決了兩岸人民世世代代沒有橋的不便。高速公路建設日新月異,現在基本實現了城市間的高速互通。京廣線、京九線、韓吉鐵路穿境而過;京珠高速、青蘭高速、二(連好特)廣高速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邯鄲機場和長治機場已經通航。目前,相關成員城市正在共同推進漢(丹)-黃(華)鐵路建設、漢長、漢濟鐵路擴能改造等重大交通設施項目,區域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三)加快行業合作網絡建設,打造合作平臺。
先後建立了發展改革、廣電、旅遊、文化、統計、人事、教育等部門30多個行業合作網絡,解決了壹城壹地壹系統內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問題,現已成為中原經濟區交流合作最具特色和活力的板塊。文化: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發掘地域民俗文化資源。每年五壹期間舉辦的“中原民間藝術節”已成為該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動。旅遊:整合區域內旅遊資源,打造“中原之旅”精品旅遊線路。水利:2003年,河南省濮陽市與山東省聊城市密切合作,爭取國家支持,成功實施了疏通金地河幹流、引黃入山東的灌溉工程,較好地解決了區域排灌問題。環境保護:2005年邯鄲、安陽聯合查處嶽城水庫上遊部分汙染企業,解決了飲用水源跨省汙染問題,保障了邯鄲、安陽兩地人民的飲水安全。通過這些寬領域、深層次的合作,有效促進了成員城市的優勢互補和互動發展。
(4)高水平專家密切關註,共同規劃合作前景。
多年來,中原經濟區走出中原,咨詢專家學者,咨詢友好經濟區,積極向國家有關部委匯報並取得工作支持,探索區域經濟工作的新途徑、新舉措。中央、全國人大、國家機關有關工委和有關部委領導長期關註和支持中原經濟區工作,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
中原經濟區雖然是四省交界地區13個城市自發成立的經濟合作組織,但各成員城市都通過過去的工作獲得了巨大的利益,未來的合作前景廣闊。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引領,以合作、發展、共贏為主題,在發揮承東啟西作用和產業發展優勢的同時,力爭盡快崛起,打造重要的內陸經濟增長極,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建立組織協調機制,加強合作。
為了進壹步推動中原經濟區的經濟合作,使其更加有效,有必要將現有的合作機制制度化,並在時間上具有連續性,從而使區域經濟合作更快地發展。壹是完善政府層面的組織協調機制。在政府秘書長年會和半年壹次會議的基礎上,還應加強各成員市政府部門之間的雙邊和多邊合作與交流,加強發展改革、商務、統計、文化、交通、旅遊等方面的經常性溝通與聯系,實現信息共享,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二是建立和完善民間層面的協調機制。我們將通過建立民間組織、行業協會和專業組織之間的定期交流制度,大力促進民間交流與合作。三是建立研究層面的協調機制。來自十三個城市的科研院所、高校和研究部門的專家學者,以論壇、研討會、座談會等形式,就成員城市加強交流、區域經濟壹體化相關戰略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二)創造優勢,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
今年以來,國家先後出臺了《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幹意見》,充分顯示出充滿活力的區域經濟正在成為助推中國經濟的強大力量。中原經濟區作為華中地區乃至全國較早建立的區域經濟組織,應盡早起步,組織力量研究應對國家部署新壹輪區域規劃歷史機遇的具體措施,創造條件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當前,要著力打破行政分割和地區封鎖,建立本地區統壹、開放、競爭的商品和要素市場;研究產業政策、對外開放和投資政策的協調;研究產業分工協作和企業集團跨省兼並重組中的問題;中原經濟區城市群建設與城市化推進:支配重大經濟建設項目和享受基礎設施建設;十三個城市協調,* * *和爭取國家扶持政策壹樣。同時,積極開展推介活動,介紹中原經濟區的優勢,爭取國家把中原經濟區作為經濟布局中的重要板塊來安排,爭取國家層面的支柱產業由中原經濟區支配。
(3)制定區域優惠政策,提升中原品牌。
由於十三個城市分別屬於四個省,受行政區劃的影響,相互合作的深度有待進壹步加強。因此,有必要制定壹些有利於區域經濟合作的區域優惠政策。首先是區域產業政策。運用產業政策引導區域產業協調,合理配置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優化區域內產業結構。二是制定適應經濟規律的投融資政策,確保交通、能源、通信等區域性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來源。第三,利用外資政策要參照國際慣例,制定有利於國際經濟組織和跨國公司投資本地區的政策措施,促進中原經濟區快速發展。
(4)加強合作,發揮整體優勢。
區域經濟合作的最終目標是建立統壹、開放、暢通的市場體系,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物流、人流、資金流,實現區域內資源的合理配置。中原經濟區與這壹目標還有壹定差距,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進壹步深化區域經濟合作,擴大合作範圍。壹是要加強區域統籌協調。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充分利用行業差異,實現優勢互補。二是推動和參與四省邊境地區的經濟合作。利用四省交界地區的區位優勢,大力推進邊境貿易,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壹批商品交易市場、集貿市場和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三是強化政府主導作用。註重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基礎設施,減少地區、行業、所有制之間的經貿發展和企業聯盟障礙,促進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地區之間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四是加強企業間合作,推動企業按照生產要素優化組合的原則,在區域內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鼓勵企業強強聯合,組建區域性企業集團,培育區域性龍頭企業,打造中原產業品牌。
中原經濟區區位獨特、自然稟賦優良、文化底蘊深厚、合作交流廣泛、社會聯系密切、區域合作發展氛圍良好,具有進壹步加快壹體化發展的綜合優勢和巨大潛力。我們將正視影響區域合作發展的現實因素,按照統籌規劃、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原則,進壹步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爭取國家和有關部委、省政府的指導和支持,積極借鑒兄弟經濟區的先進經驗,高效組織協調,多種方式密切合作,全力推動中原經濟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中原經濟區的建設意義重大。從國家區域格局來看,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將使國家區域發展布局更加合理和全面。民建中央全力支持中原經濟區建設,下壹步將通過進壹步的工作,把中原經濟區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在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過程中,首先要特別註意區域內各部分的相似性和互補性,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同時要註意它們之間的互補性和相互融合,從而相互促進,贏得發展。其次,在發展過程中,要註意打破行政區劃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束縛和限制。目前,壹些經濟區的明顯問題是,區域內的統壹市場和統壹規劃不能很好地建立起來。第三,在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過程中,必須從本地區的實際出發。要找準薄弱環節,找準優勢特色,準確定位配套產業發展方向,走出壹條切實可行的地方特色發展之路。第四,要走創新之路。河南農產品資源豐富,文化大省,文化底蘊豐厚。河南還有勞動力、交通、區位等諸多優勢。如何發揮這些優勢,走出壹條創新發展之路,需要認真研究。從中國的發展來看,很多地方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創新不足的問題。其實現在中國的壹些行業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有了做大做強的實力。我們應該著眼於未來,考慮如何發展它們,創造我們自己的民族品牌。
四。關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建議
(壹)國家要重視經濟區的區域經濟發展。
從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要高度重視經濟區工作。特別是要更加重視和支持非沿海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區和需要加快發展的中西部經濟區。多年來從開發機構走來,效果明顯的經濟區,應該在國家層面正式命名。同時,選擇能夠真正形成經濟板塊的可行區域,統壹指導發展規劃,明確功能定位,引導錯位發展、聯合發展、互補發展,研究落實相應的配套發展政策。
(二)形成高層次的經濟區引導或推動組織,以更好地打破行政區劃的壁壘。
國家和有關部委應盡快在經濟區內指導成立壹個有相關領導和知名人士參與的高層次協調指導機構,充分利用其社會工作關系和影響力,推動打破行政區劃,發揮城市優勢,廣泛開展橫向經濟合作,為經濟區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3)建議發改委地區司可以對涉及區域合作的重大項目給予更多支持,並適時牽頭協調。比如漢長、韓吉鐵路擴能改造項目,涉及河北、山西、山東三省,單純依靠市級聯合競爭很難推進,需要發改委協調相關部委、三省、相關城市。建議國家發改委對這類跨區域合作的重大項目給予必要支持。
(4)建設目標明確的發展平臺,培育中心城市。
國際化和國家級重大經貿活動要以經濟區為目標,特別是以區域性中心城市為目標。比如,地處“四省交界區域中心城市”的邯鄲,是中原經濟區工業基礎最雄厚、經濟總量最大、城市功能最完善的區域中心城市。在國家和相關部委的重點支持下,壹定會對區域內城市起到更好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同時,國家和有關部委要更加重視和統籌區域重大項目特別是基礎設施項目,鼓勵、支持和有效引導交通、旅遊、能源、信息等區域公共服務項目聯合申報和實施,致力於資源共享,倡導和諧競爭、合作共贏,避免惡性競爭和重復建設。
(五)加強區域經濟宣傳,增強經濟社會意識。
國家部委要積極引導和聯系全國媒體特別是經濟類媒體,加強對區域經濟的宣傳報道,宣傳各經濟區的發展成就,更廣泛地研究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營造合作發展的氛圍,提高認識。積極組織國家和相關機構舉辦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關的會議、論壇等研討會和交流活動,支持各經濟區爭取適時自主舉辦相關活動,創造條件,抓住機遇,促進合作發展。
夥計,妳知道,給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