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明代作家吳承恩簡介。吳承恩有哪些代表作?

明代作家吳承恩簡介。吳承恩有哪些代表作?

吳簡介成恩是我國明代著名的小說家,他的《西遊記》是經典的四大名著之壹,對當時及後世小說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吳承恩肖像

吳承恩,1500出生,淮安山陽縣人,家境貧寒。他年輕時才華橫溢,閱讀了大量野史和奇書,熟知各種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這也造就了他深厚的物質積累和文學功底。

1529年,吳承恩進入時任淮安知府葛木創辦的龍溪書院。憑著勤奮和博覽群書,吳承恩很快得到了葛木的賞識。

21年過去了。這壹時期,吳承恩的生活並不順利,長期的科研失敗和生活的艱難,使他更加關註奇奇怪怪的小說,抒發內心的苦悶。直到1550,吳承恩得到了壹個壹歲的進貢生,那時他已經快五十了。

1551年,吳承恩來到新野縣任知府。在五年的任職期間,他在儒學、水利等道德事跡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65438年至0556年,迫於母親年老貧困,到浙江長興做縣官。早年生活的失意,境遇的貧困,官場的腐敗,社會的黑暗,加上吳承恩清廉、坦誠的性格,使他對現實生活越來越不滿。最終因被誣告而憤然辭職,1558離家,投身創作。

晚年,吳承恩的生活越來越貧困。他遊歷杭州、南京等地,靠賣詩賣散文為生,後在家中去世,享年82歲。

吳承恩是中國明代著名的小說家,其代表作《吳承恩》。他壹生創作作品豐富,但因家境貧寒,喪子,膝下無子,作品無人保存,導致其作品流傳後世的數量不多。其中最知名、最具代表性的長篇小說《西遊記》,他歷時七年完成,僅有《射陽求生稿》和《丁羽集》四卷,目前已經失傳,這不得不說是古代小說文學發展的壹大遺憾。

86部電視劇的西遊記劇照

眾所周知,《西遊記》是中國最經典的四大古典小說之壹。講述了唐僧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個徒弟的護送下,歷經千辛萬苦,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

作者吳承恩有著無比豐富的想象力。他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構建了壹個奇幻奇妙的鬼神世界,塑造了四個個性鮮明的鮮活人物形象。童話故事情節緊湊精彩,曲折微妙地揭示了現實中的世界和感情。所以《西遊記》也是壹部充滿智慧、寓意深刻的小說,後來被翻譯成西文,傳遍世界。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並發表了專著和論文。直到現代,《西遊記》還被改編成各種影視版本,以更加生動的藝術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西遊記的藝術魅力征服了古今中外無數人的心,也成為吳承恩的代表作。

吳承恩圖片吳承恩的壹生雖然坎坷、艱難、困苦,但他歷時七年完成的作品《西遊記》卻在後世廣為流傳,成為經典的四大古典小說之壹。但明代這位傑出小說家的畫像並不多,更多的是銀幕上世人為紀念他而創造的鮮活的作品和人物。

吳承恩的古代畫像

從流傳最廣的壹張吳承恩的古代畫像來看,他的形象是頭戴鬥笠,兩邊眉毛微擡,眼睛微睜,鼻子低低的,嘴唇緊閉,下巴上留著小胡子。他的臉並沒有像普通人那樣給人壹種嚴肅、拘謹的感覺。相反,他的表情很平靜,眼神很溫和,流露出壹種睿智而冷漠的感覺。結合他的經歷,似乎人們可以透過畫像看到他平凡卻偉大的壹生。他可以說是人生和官場的失敗者。他經歷的生活磨難和科舉中的腐敗,讓他感受到了社會的黑暗,所以他不得不對現實生活充滿失望。但他在小說方面的成就無疑是巨大的。《西遊記》的誕生對當時乃至後世小說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了紀念他,2010播出了壹部名為《吳承恩與西遊記》的電視劇,劇中壹個六歲的小男孩飾演吳承恩,演繹了他的壹生,讓觀眾更加了解了這個寫西遊記的人的故事和經歷。從此,說到吳承恩,並不停留在簡單的古人畫像上,他的形象在大眾面前更加生動飽滿。

吳承恩作品吳承恩是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文學家。他壹生創作很多,但由於家境貧寒,獨子早逝,又無其他子女,大部分作品都失傳了。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吳承恩作品集。

吳承恩曾寫下名句《二郎尋山之歌》,諷刺痛斥陪同明世宗南巡繼承天府之財的文武大臣,令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吳承恩在編撰《西遊記》時,除了從小閱讀各種奇奇怪怪的小說和童話之外,還遍訪名山大川,以積累更多的感性材料,最終完成了這部家喻戶曉的《西遊記》。這部小說中的故事和人物生動有趣,寓意深刻,被逐漸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傳播。

射陽求生稿是吳承恩的詩集。他的詩歌內容占絕大多數,主要是歌頌各種山川,抒發作者的內心感受,部分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除上述作品外,吳承恩還參考《酉陽雜》、《玄怪錄》等唐代小說,撰寫了《聊齋誌異·余》,但後來因生活動蕩而失傳,只留下壹篇原序。還有壹本吳承恩主編的《花卉新集》、《詞集》,也是失傳的。

所以吳承恩雖然創作了很多作品,但是被保存下來並為世人所知的並不多。他丟失的手稿可能是他今天保存的十倍、百倍甚至更多,這不得不說是文學史上的壹大遺憾。

吳承恩是怎麽死的吳承恩是我國明代著名的小說家,他的小說《西遊記》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壹,在後世廣為流傳。

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吳承恩晚年劇照

吳家原是書生之家,吳承恩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是官員。後來爺爺因病去世,奶奶只好帶著吳承恩的父親回了淮安老家。那時候父親才四歲,家裏沒有什麽積蓄和收入,生活越來越拮據。吳承恩出生時,家裏經濟如此困難,人口雕零。

吳承恩雖然從小聰明,但其實他的早期生活很坎坷。長期以來,生活的艱辛和多年科考的失敗,加深了他對官場科舉腐敗和封建社會黑暗的認識。雖然後來被授予壹歲的龔升,但當時他已年近50,之後的官場之路也是坎坷而艱辛。直到1558,因為被誣告,辭職回老家了。

吳承恩辭職後,晚年生活並不安穩,依舊窮困潦倒,處境拮據。他曾遊歷杭州、南京等地,以賣詩為生。正是在這個時期,他完成了《西遊記》的後續部分,成就了這本書的問世。如此偉大的小說家,生活中卻有如此艱難的處境,讓無數人感到悲哀和難過。

官場生活對他來說壹直那麽坎坷,但在現實生活中,痛苦並沒有減少。吳承恩曾有壹個兒子,毛峰,但後來去世了。晚年喪子無兒無女的痛苦,讓處境十分慘淡。最後回到淮安老家定居,82歲病逝。

吳承恩,吳承恩之墓,明代著名小說家。他生於1500年,卒於1582年,享年82歲。

淮安區馬甸鎮吳承恩墓

吳承恩死後,他的墓碑如同他壹生的經歷壹樣,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那麽,吳承恩的墓是怎麽被發現的呢?首先,他和他父親吳銳的墳墓同時被盜。

上世紀70年代,淮安經常有壹些偷懶的人,通過盜掘古墓來換取不正當的錢財。1975 65438+10月,淮安馬甸鄉壹教師某日上班途中發現壹座新發掘的古墓,旁邊有兩塊石碑。其中壹塊能依稀辨認出墓主姓吳,另壹塊石碑上有“孤童之恩”四個字,立刻讓老師想起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史料記載他是淮安府山陽縣人。這壹發現讓老師們興奮不已,趕緊上報學校,學校再上報縣文化館。這件事引起了重視,經過認真嚴謹的考證,確定這塊墓碑就是吳承恩父親吳銳的墓。之前發現的文字是吳承恩為父親寫的墓誌銘。

南京博物院接到舉報後,立即組織人員進行調查,但後來因故中止。

直到1981年8月,在有關部門的指示下,懷安縣組織專人對吳承恩墓進行了調查。最終發現,吳承恩墓被盜後,棺材板已經被改造成了壹所學校的門窗,嚴重阻礙了墓碑的尋找,而墓穴的毀壞也讓人感到悲傷和失望。

從那以後,事情有了轉機。當時改制的木匠吳師傅,私留棺槨橫板上部,刻有明代特有官職“稷山”和“射陽吳公”二字。吳承恩被封為“射陽山人”。種種跡象證明,這座墓的主人就是吳承恩。

偵查員順手找到了吳承恩的墳墓,打掃了壹下。目前,吳承恩的墓地位於淮安區馬店鎮鮑爾村郭大莊。吳承恩和他的兩位妻子葬在壹起。墓碑與父親吳銳誌墓相隔三米,算是父子家族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