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歌德的信息
歌德(1749 ~ 1832)歌德,德國詩人。1749於8月28日出生於法蘭克福壹個富裕的市民家庭,1832於3月22日死於魏瑪。他的壹生和創作可以分為五個時期。學習年限與sturm und drang時期(1765 ~ 1775)1765歌德到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三年後因病回國。具有洛可可風格的歌詞和劇本都是在萊比錫創作的。1770年赴斯特拉斯堡繼續學習法律,次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9月,1770,與赫爾德見面。在後者的影響下,他閱讀了荷馬史詩、莎士比亞戲劇和莪相,並開始收集民歌。此時,他寫出了《相逢與別離》、《五月之歌》、《野中的小玫瑰》等優美的抒情詩。,開創了德國抒情詩的新時代。1771八月回到法蘭克福。隨後的幾年裏,除了《普羅米修斯》等多部詩歌外,他還寫出了劇本《鐵血騎士戈茨·馮·伯利欽根》和小說《少年維特》,成為洶湧運動最豐碩的成果。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很大程度上是根據作者自己的生活經歷寫成的。小說中的維克多反對封建習俗,渴望真愛,要求人格自由,希望施展才華和抱負。然而,他在卑微的環境和黑暗的現實中處處碰壁,不幸的愛情給了他沈重的打擊,他不得不以死來擺脫。作品以豐富的詩意和強烈的感情表達了維克多的痛苦、憧憬、感傷和憤世嫉俗,喊出了壹代年輕人擺脫封建束縛,建立自然的社會秩序和平等的人際關系,實現人生價值的心聲。這部小說出版後,在年輕人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立即風靡歐洲,奠定了歌德在國際文壇的地位。在魏瑪早期(1775 ~ 1786)1775 11,歌德在魏瑪公國奧古斯特公爵的邀請下來到魏瑪,擔任州參議員等多個職位,並於1782年獲得貴族身份。他的職責包括領導礦山開發,管理交通,領導軍隊,掌管水利和財政,參加各種文藝活動。繁忙的公務,華而不實的宮廷娛樂,愛情的失意,讓他得不到創作所需的寧靜和時間。這壹時期的詩歌與施特姆·德朗時期相比,趨於穩定,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情贊美轉變為深入的觀察和探索,以及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歌德的詩,如《流浪者的夜曲》和《致月亮》,敘事歌謠如《魔鬼與漁夫》都寫於這壹時期。歌德在意大利和法國大革命(1786 ~ 1793)期間,為了擺脫讓他感到無聊和壓抑的宮廷生活,於1786年9月3日改名換姓,悄悄遊歷意大利。意大利美麗的風景和完美的希臘羅馬古典藝術讓他陶醉。在此期間,他將《陶裏茲的伊菲革涅亞》的散文稿改為詩體,完成了悲劇《埃格蒙特》。前者通過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來表達他的古典人道主義理想。後者以公元16世紀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歷史事實為基礎,將埃格蒙特塑造成人民愛戴的英雄。1788年6月,歌德從意大利回到魏瑪,辭去壹切行政職務,只擔任劇院主任,兼管礦業。同年7月,她與壹家假花廠的女工克裏斯蒂安·伍爾普斯(Christian Woolpius)相戀,並同居。她於1806正式結婚。自從意大利之行後,他的詩歌風格發生了很大變化。他不再通過洶湧的情感來表達自然的原始力量和激動的吶喊,而是追求古代歌德故居中希臘羅馬藝術所體現的寧靜、質樸、和諧之美,以改造人的人格,實現古典的人道主義理想,更加註重詩歌的形式。回到魏瑪後,羅馬少女福斯蒂娜的形象出現在組詩《獻給羅馬的哀歌》中,與克裏斯蒂娜的形象交織在壹起,表達了感官享受,預示了詩人覺醒的性欲。1789年完成劇本《德川多塔索》。劇本通過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詩人塔索在宮廷生活中的經歷,表達了歌德本人在魏瑪宮廷中的苦悶和矛盾心理。劇中稱職的大臣安東尼奧和多愁善感、才華橫溢的詩人塔索,是歌德本人的兩面。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歌德不贊成暴力革命,寫了壹些嘲諷群眾和革命的作品。1792年,歌德加入了奧古斯特公爵的普奧-奧聯盟。次年,美因茨響應法國大革命,建立了德國歷史上第壹個* * *共和國。當聯軍圍攻被法軍占領的城市時,歌德陪同公爵參加了這場戰役。30年後,這段經歷被記錄在1822年完成的《隨軍律集》和《美因茨之圍》中。在與席勒合作期間(1794 ~ 1805),歌德在1794年7月底與席勒交了朋友。此後,他們聯系頻繁,合作密切。雖然他們的性格觀點不同,但他們取長補短,相互受益。席勒死於1805年的10年,是歌德繼斯特姆與德朗時期之後的第二次創作收獲。除了諷刺短詩和許多歌謠,歌德還寫了許多重要的哲理詩和表達文學觀點的詩歌,完成了小說《威廉·梅斯特的學習時代》、長篇敘事詩《赫爾曼和竇律泰》和《浮士德》。這是文學史上狹義的德國古典文學時期,又稱魏瑪古典文學時期。到了晚年,席勒於1805年5月9日逝世,對歌德打擊很大。他覺得自己丟了“半條命”,創作大受影響。後來,他振作起來,寫了十四行詩,出版了小說《姻緣》。後者寫了四個男女因兩性吸引力變化而重逢的悲劇故事。詩人用這個故事來探討自發的情感和道德規範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受到了當時盛行的浪漫主義的影響。從1813開始,歌德研究了阿拉伯和波斯的詩歌,中國和印度的文學和哲學。1814 ~ 1815的南德之行,恢復了他的青春,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後又增補了240 * *,形成了壹部重要的詩集。它就像中國和德國的四季壹樣,是詩人融合東西方文化的傑出努力。1816歌德的妻子去世。之後,他致力於寫作,完成了幾部最重要的作品。小說《威廉大師》從1777到完成歷時50年,分為學習時代和漫遊時代兩部分。主人公試圖擺脫狹隘的環境,追求更高的理想。雖然誤入歧途,但他保持涵養,把握命運的舵,最終成為壹個“完整的人”,體現了作者的人文理想。詩劇《浮士德》是他的代表作。寫了60年。作品取材於16世紀的浮士德傳說。主人公的壹生經歷了學習生活的智力悲劇。與惡魔梅菲斯特簽約後,在惡魔的指引下經歷了愛情悲劇、政治悲劇、美貌悲劇、事業悲劇等階段,從“小世界”到“大世界”,最終在改造自然的事業中得到滿足,在領悟到生命真諦的那壹刻死去。這是壹個壹心擺脫狹隘環境,不斷探索真理,追求崇高理想的巨人形象。他的壹生反映了歐洲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初的300年文化發展進程。歌德在自然科學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做出了發明和發現。他被公認為世界文學巨匠之壹。恩格斯稱他為文學領域的“最偉大的德國人”和“奧林匹斯上的宙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