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別說詩了。

別說詩了。

公制,顧名思義,格指格式,法指節奏。

我們寫詩,遵循的是固定的格式和扁平的節奏,寫出來的是格律詩。

詩歌是壹個大概念,它不僅僅是格律詩的壹種。

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現代詩是以白話文為基礎的詩體,詩體以自由為旗幟,不需要押韻,更不用說平仄格律的束縛。所以,寫現代詩,不考慮詩格律的問題,只要情境飽滿,閱讀順暢,那是見仁見智的事。

寫古詩有必要了解詩歌的格律嗎?

不壹定。古詩詞以唐代平仄格律的產生為分界點,把講平仄格律的近體詩和不講平仄格律的古詩詞,即古體區分開來。古風不講平仄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壹點是,平仄這個概念當時還沒有產生。因此,抑揚頓挫、錯落有致的發音規律雖然在音韻學上是自然觀察到的,但卻是自發的、不規則的,無法納入平仄系統。

所以我們在寫古詩的時候,如果是平鋪直敘,押韻松散,對仗不嚴謹,長短不壹,都不是問題。這只是古詩詞。

只有嚴格遵守平仄(平仄、押韻、對仗、語法)規則的詩才是現代詩。現代詩包括絕句、格律詩和詩行。後來有了警句和散曲。這些詩雖然不是格律詩,但都是格律的,也就是說句中的發音是平齊的,古詩也有了進壹步的變化。如果古詩詞的句子都是合格的,但是句式有長有短,我們也稱之為“格律古”。

格律形成並成熟規範後,它們自覺不自覺地引導了中國所有格式古詩的創作方向。包括後來的現代詩,還有聞壹多提倡的“新格律”,講究漢字的音韻美和情景美。只是到了當代,現代詩歌已經完全拋棄了格律體和新格律體,變成了只依靠白話文的修辭來表達情感,偶爾押韻,註重情感的積累和爆發,漢字本身的美感不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

然後看標題:不懂詩的節奏就不要寫詩?

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詩言誌,詩言誌。當妳有壹些感情要表達的時候,妳可以寫詩。知道詩歌的節奏會讓妳的詩歌意境更深,發音更流暢,更朗朗上口,但聽不懂也沒關系。背誦的時候妳會不自覺地遵守音韻的規律。因為壹個字不好讀,那什麽是詩?即使寫出來,人們也會看完,然後扔進垃圾堆。

只要不把我們寫的現代詩的規格標為“七律”“七律”,就沒人會在意它是否符合平仄格律。因為格律本身就是現代詩歌需要遵守的規則。我們可以在不影響感情表達和詩歌魅力的前提下,寫出近體詩和古風來打動讀者。

古董作品,多少經典。

但是不知道詩歌節奏就不要寫現代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