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9的50年代後,印度社會各階層壹直在暗中醞釀反英起義。1856年底和1857年初,煎餅作為聯系人民起義的信號遍布印度北部廣大農村。士兵中也出現了秘密組織,紅蓮作為士兵起義的信號,在各個隊伍中廣為傳播。有些隊伍還成立了軍官委員會,為起義做準備。痛恨英國統治的封建王公派使者四處奔走,串聯遊說,密謀進攻;許多印度教徒和伊斯蘭學者周遊世界,哀嘆百年亡國歷史,進行反英宣傳。在德裏、馬德拉斯等城市,經常出現各種傳單,號召民眾擺脫異族暴政,進行聖戰!1857年初,殖民當局發行了壹種塗有牛油和豬油紙的新子彈,引起了信奉印度教(視牛為聖物)和伊斯蘭教(禁止食用豬肉)的士兵的極大憤怒。3月,壹個名叫Maingard Pandy的士兵在巴拉克普爾視察第34步兵團時開槍打死了3名英國軍官。潘迪後來被判絞刑。5月初,在米魯特發生了另壹起事件,85名士兵拒絕使用新子彈,被判處65 438+00年的重刑。這些事件成了起義的導火索。
10年5月星期日,當英軍黃昏在教堂祈禱時,米魯特士兵在市民和郊區農民的支持下,發動起義,迅速占領城市,嚴懲英國殖民當局的軍政要員。當晚,起義軍進軍德裏,次日清晨,在德裏當地士兵和居民的配合下,攻占了這座古都。起義隊伍迅速擴大,許多王公貴族和僧侶也加入進來。德裏起義軍確立了名存實亡的末代莫臥兒君主巴哈杜爾·沙阿二世為印度皇帝,並建立了由10人組成的執行委員會作為起義的最高領導機關。起義軍發布文告,號召民眾消除宗教分歧,團結壹心,參加聖戰驅逐英國殖民者。行政會議還頒布法令,廢除Chamindar制度,免除窮人納稅,對地主、富商和高利貸者征收特別稅。在德裏起義勝利的鼓舞下,起義迅速傳播到了奧德、湛西等地。娜娜·薩希·布(被英國剝奪年金的馬拉王子)和托尼亞·托比領導了康博爾起義,拉克什米·貝耶王後領導了揚西起義。在很短的時間內,起義的烽火迅速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地區。
為了鎮壓起義,英國將其侵略軍派往伊朗,將中國送回印度,並從錫克族和廓爾喀族中招募雇傭軍。6月8日,英國首次以重兵圍攻起義中心德裏。9月14日,英軍在重炮掩護下入侵德裏。經過5天激烈的巷戰,19夜,該城被占領,全城被殘酷洗劫。隨著德裏的陷落,巴哈杜爾·沙阿二世和壹批封建貴族向英國殖民當局投降,莫臥兒王朝滅亡。壹些起義軍從德裏撤退後,繼續在朱穆納河和恒河之間的平原上進行遊擊戰。1858年3月初,4萬裝備精良的英軍帶著180門大炮入侵奧地利首都勒克瑙。叛軍與敵人激戰20天,終於在3月21失敗。英國軍隊對勒克瑙進行了兩周的燒殺搶掠。4月3日,又壹支英軍占領了湛西市。珍妮女王率部突圍,加入了托尼亞·托比率領的起義軍,轉戰印度中部。18年6月,女王在瓜利爾郊外的壹場戰鬥中陣亡。坦尼婭·托比繼續戰鬥。1859年4月,由於封建領主曼·辛格的背叛,托尼亞·托比被英軍俘虜並處以絞刑。零星遊擊隊的抗英鬥爭壹直持續到1859結束。
1857-1859起義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最大起義,在印度民族運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的壹個世紀,印度人民的反英鬥爭大多屬於地方性鬥爭,而這次起義規模遍及印度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地區,在成分上包括了所有的社會階級、階層和政治團體,以及原本屬於不同民族、種姓和宗教信仰的人。這是印度人民開始形成統壹國家的現代觀念的表現。
在受到印度民族起義的重創後,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政策進行了壹些改革,這也是起義的結果。1858年8月,英國議會通過了《N0383.TXT/PGN's印度改良法案》,廢除了東印度公司,由維多利亞女王直接統治。內閣中設立了印度事務部;印度總督是代表女王管理國家的副國王。165438+10月6月,女王頒布聖旨,“尊重地方諸侯的權利、尊嚴和榮譽”,“不幹涉臣民中任何人的宗教信仰或崇拜”。
19世紀中期前後印度尼西亞、伊朗、印度、中國等國的人民抵抗運動,是近代亞洲民族運動史上的第壹次高潮。雖然各國情況不同,但從主導方面來說,這是壹場反殖民的民族運動。無論這場運動是由哪個階級或階層領導的,如封建王公、貴族、伊斯蘭教阿訇、地方軍軍官和群眾中產生的領袖等。,無論提出什麽綱領或口號,如恢復曾經強大的封建王朝,建立“消除壓迫,人人平等”的“正義王國”,實現“天下壹家,享太平”。失敗的原因有很多,而且都不壹樣。但有壹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這些運動屬於老式運動,屬於中世紀的範疇。他們都沒有提出改造社會的科學思想。這是因為沒有新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沒有新的革命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由於沒有先進思想作指導,宗教成了團結人民鬥爭的強大思想武器。當時的起義幾乎都是打著宗教的旗號,比如太平天國的拜神,伊朗的巴布教,印尼印度的討伐異教徒的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