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過《顏值巔峰》小主演的《心之全食》。大學之後屏蔽了所有血腥的,擁有bgm的電影,嚇到我了。得知魏爾倫開槍打傷了蘭博的手腕,他決定不去看這部電影,默默在網上翻了翻電影劇照。不得不說當時的小理子真的很漂亮,現在也不知道是因為個人原因還是為了拍電影增肥。他就是超級美少年和終極大叔的區別。在電影中,魏爾倫的光頭和蘭博閃亮的金發混合在壹起,似乎是畸形和無限自由的象征。將壹些損壞的杯子裝滿多余的液體,液體會瘋狂溢出,杯子無法承受;這就是結局。
非常不專業簡單的介紹壹下這位才華橫溢的男神,讓·尼古拉斯·阿爾蒂爾·蘭波,法語原名讓·尼古拉斯·阿爾蒂爾·蘭波,19世紀法國著名詩人。生於1854,死於1891。
37年短暫的人生,可能的想法是:這麽年輕可能死於自殺。" 1891年2月,在亞丁,蘭博起初以為是右膝關節炎."“到達馬賽後,壹個星期後,5月27日,他的右腿被截肢。術後診斷是骨癌,可能是骨肉瘤。”在半癱瘓的壹段時間裏,他試圖返回非洲,但在途中他的健康狀況惡化了,所以他回到了馬賽的醫院。巨大的痛苦壹直伴隨著他,他的姐姐伊莎貝爾壹直在照顧他。他於2月1891日去世,遺體被送回家鄉,然後安葬在沙勒維爾-梅齊埃雷斯。
“這是壹個男孩的經歷。他太早熟了,用盡了他那暴風驟雨般的恢宏,也沒能達到他應有的目的。”1875年,魏爾倫出獄壹段時間後,蘭博放棄了寫作,因為他喜歡穩定的工作生活。他選擇了流浪。“他曾是荷蘭殖民軍的士兵,好望角的水手,北歐馬戲團的翻譯,塞浦路斯菜市場的主管,非洲沙漠商隊的隊長,軍火商。”他遊遍了非洲、歐洲和亞洲。“我害怕壹切。老板,工人,所有的農民都這麽刻薄。”這是蘭博在他的傑作《地獄的季節》中所寫的。總之,他在流浪的日子裏是個商人,他討厭的那種人。
有人說,蘭博退出文壇是因為他極其自大,因為他認為他已經做了他能做的壹切。《地獄的壹季》是蘭博最長的作品。他以前的作品大多以短詩為主,但這部作品內容復雜,感情尖銳強烈。蘭博似乎用盡了所有的力氣來寫這部代表他巔峰的作品。在危機時刻,他想擺脫精神和肉體的束縛,與自己的情緒進行戰爭。他手中的武器在紙頁上畫出了深色的紋身,為他之前的感情獻上了強烈而沈重的犧牲。
這壹切,他的瘋狂和溫柔,都離不開另壹個男人。保爾·魏爾倫,與蘭博齊名的法國著名詩人,與馬拉美、蘭博壹起被後人稱為象征主義詩人的“三駕馬車”(個人認為這個稱號是最無足輕重的)。1867年,魏爾倫把他介紹給詩人莫泰·德維爾和他的妻子,他深深地愛上了他們的女兒瑪蒂爾德(在他們的通信中)。1870年,他們正式結婚。之後,因為壹系列與巴黎公社有關的事件,他離開法國壹段時間。
魏爾倫在八月回到了巴黎。蘭博寫了壹首詩,但沒有收到回信,所以他的朋友查爾斯·奧古斯特·布列塔尼建議他給魏爾倫寫信。之後,蘭博給魏爾倫寄了兩封信,裏面有他寫的幾首詩。其中,震撼人心的“Le Dormeur du Val”吸引了魏爾倫,他回信說“來吧,親愛的偉大的靈魂。”
“蘭博16歲的蘭博在這個月底,用魏爾倫寄給他的壹張草稿買了壹張三等火車票,帶著壹首剛剛寫好的詩,從家鄉沙勒維爾去了巴黎。”魏爾倫清楚地記得他第壹次見到蘭博時的樣子——壹張名副其實的娃娃臉,胖乎乎的,紅潤的臉頰,高高瘦瘦的。因為他正處於變聲期,聲音忽高忽低,口音很重,很重的阿登口音。他的聲音忽高忽低,仿佛在毀滅。"
後來,蘭博住在魏爾倫的家裏。在他躁動不安的青春期後,魏爾倫通過婚姻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他的妻子生下了壹個孩子。“此時的魏爾倫在法國文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帕納斯學派(Parnas School,作為反對浪漫主義的新思潮,是法國自然主義文學在詩歌中的表現,因《當代帕納斯》雜誌而得名)也在法國詩壇站穩了腳跟。”魏爾倫答應蘭博幫助他成名,所以他帶蘭博去參加“醜男”晚宴。亨利·凡丁·拉圖爾的畫作《醜男》就是為這次晚宴而作。在這次宴會上,魏爾倫向蘭博介紹了許多詩人和畫家。蘭博的詩得到了認可,在蘭博的許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魏爾倫的痕跡。魏爾倫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蘭博和魏爾倫開始了他們簡短而熱情的故事。來自小鎮的蘭博與巴黎格格不入。他衣著隨便,酗酒,愛挖苦人,直言不諱,因此和許多巴黎詩人交了壞朋友。他‘為自由和自由而瘋狂’,不願在平庸、惡意和黑暗中沈淪和死去,對周圍的壹切不滿,對詩歌世界感到憤怒,對魏爾倫總是照顧他的家庭感到憤怒。
蘭博發現了魏爾倫軟弱的個性和酗酒的習慣。充滿冒險和瘋狂的蘭博帶領魏爾倫開始了“混合著苦艾酒和大麻的狂野流浪者般的生活”巴黎文藝界對他們的行為感到震驚。他們整天喝得太多,為詩歌的前途爭吵不休。蘭博的粗魯和放肆完全迷住了魏爾倫。他在給蘭博的信中寫道,“告訴我該做什麽,妳希望我們怎樣生活。歡樂痛苦厚顏無恥都要,我的壹切都是妳的。”魏爾倫聽取了蘭博的意見,他是壹個反叛的、癡迷於追求自由的人。蘭博對魏爾倫直言不諱。他喜怒無常,極其敏感,經常發脾氣,經常表現出嫉妒(很明顯,蘭博是在攻擊,這壹點後來被魏爾倫在布魯塞爾的法醫檢查所證明)。
魏爾倫壹直支持蘭博,這個鄉下男孩給他帶來了很多開銷。“最後,在魏爾倫向他的姑姑要求從他的親戚那裏繼承遺產後,他似乎竭盡全力摧毀他的家庭。”他做了壹系列試圖破壞與妻子關系的事情。他對他的妻子和兒子大喊大叫,用點燃的火柴威脅他的妻子,並粗暴地毆打她。由於對蘭博的瘋狂迷戀,他對自己和妻子瑪蒂爾德的關系感到非常憤怒和厭倦。
“在後來的自白中,魏爾倫假裝不理解他的妻子,甚至指出她嫉妒她的朋友:‘從道德上講,這不是壹種愛,而是壹種善意,而是壹種欽佩和壹種極端的驚奇感。妳面對的是這個剛滿16的大男孩,卻寫出了這麽漂亮的字……’“魏爾倫背負著世俗、道德和倫理的心理,這在他們後來的關系中更加明顯。由於瑪蒂爾德的幹預,蘭博對與魏爾倫的關系越來越不滿。“他寫了壹封絕交信,打算在7月7日寄到魏爾倫的住處,1872。很有可能是魏爾倫在門口遇到了蘭博,魏爾倫後退了壹步,決定和蘭博壹起旅行,離開巴黎這個他們受盡侮辱的地方。”“我們悄悄地離開了巴黎的所有負擔。他擺脫了被嘲笑的傻瓜,我留下了壹些年輕的公主。”魏爾倫後來在《幸福與流浪》中描述了它。
魏爾倫的雙重性格壹直伴隨著他。蘭博以放蕩不羈的方式追求自由,而魏爾倫內心世俗的尖刀壹直在刺著他。他猶豫了。在與母親的通信中,他要求母親將信分成兩部分,壹部分給蘭博閱讀,另壹部分給他的妻子和孩子。這種關系似乎是不平等的,兩個人似乎沒有什麽共同之處,對待世界的態度也大相徑庭。“魏爾倫追求身體上的完美,蘭博追求思想上的完美。”他們的性關系壹直是他們情感紐帶的主要部分,充滿了疲憊、喜悅和恐懼。“這是憂郁的狂喜,這是相愛的疲憊。”魏爾倫用這樣壹首詩來形容當時的心情。
後來,瑪蒂爾德帶著她的母親去布魯塞爾尋找魏爾倫,試圖拯救他。魏爾倫被他的妻子感動了,但是蘭博在去巴黎的火車上再次拯救了魏爾倫。“綠水滲透了我的杉殼,沖走了藍色的酒漬和嘔吐物,把我洗了……”蘭博在他的詩歌中洗刷了自己的罪惡感,繼續他精彩迷人的追夢之旅。1872年9月8日,他們來到了巴黎,新的冒險開始了。
在他們的霧都,寫了很多詩,對倫敦有不同的看法。“魏爾倫把倫敦當成壹個適合流浪的城市,而蘭博則從關聯和混合的角度提取素材,生動地展現了倫敦各種文化和民族融合的街區(真是天才男神)。”在看似輝煌而無憂無慮的生活中,魏爾倫壹直飽受世俗道德的折磨,那把尖刀似乎更深地刺入了他的內心。蘭博討厭魏爾倫的心態。他們經常吵架,壹起喝醉了酒,喝醉後還打架。蘭博被這種純粹而原始的精神狀態迷住了,而魏爾倫卻無動於衷,那把尖刀已經插在了他的心裏,插在了他的思想之上。
承受著巨大痛苦的魏爾倫於7月3日(1873)突然離開倫敦,前往布魯塞爾試圖拯救瑪蒂爾德。也許當他離開的時候,蘭博真的愛上了魏爾倫,所以他選擇給布魯塞爾發了壹封寫有自己地址的信,信中他告訴魏爾倫要留下來。愛情的快速成長像罌粟花壹樣美麗又致命。在幾次通信之後,魏爾倫打電話給蘭博,讓他去布魯塞爾的列日酒店找他。之後,蘭博選擇去布魯塞爾尋找愛人,在布魯塞爾等待愛人,但他仍在妻子和蘭博之間掙紮,在對蘭博的痛苦向往中,他渴望拯救瑪蒂爾德的愛情。
魏爾倫矛盾的思想對初來乍到的蘭博來說是壹根鋼針。“他們整天進進出出咖啡館,整天討論這件事。”但是沒有本質的進展,斷裂伴隨著血滴從天而降。7月10日,魏爾倫買了壹把左輪手槍和彈藥。”兩人喝了壹上午酒後,蘭博重申了他要離開的決心。午飯後,他們去庫爾特城市酒店拿行李。蘭博打算趕下午的火車。在酒精的影響下,魏爾倫突然鎖上門,並興奮地掏出了手槍。這是給妳的,然後妳就可以走了。“兩發子彈打了出去,壹發擊中了隔墻,另壹發擊中了蘭博的左手腕。他們的愛變成了仇恨。魏爾倫後來說,他在半路上攔住了蘭博,讓他自殺。然而,蘭博在街上攔住了警察。1873年8月8日,魏爾倫被判有罪並入獄。這時,蘭博才剛剛十九歲。
蘭博離開了布魯塞爾,回到了他的家鄉。生活中洶湧澎湃的情感刺痛就像壹個清澈的海浪拍打著礁石。他寫了《地獄的季節》。“壹天晚上,我抱著‘美人’,坐在我的膝蓋上。後來,我發現她又苦又淒涼。——我恨她,詛咒她。”愛情匆匆褪去,男孩從熾熱的沈默到冷卻,狠狠詛咒她。1875年,他和魏爾倫最後壹次見面了。他整理了他的“彩畫收藏”並把它送給了魏爾倫。從此,他們封筆告別。魏爾倫被迫信仰天主教後,他的詩歌風格趨於無限痛苦。經歷了最近出獄的坎坷,晚年如日中天,被法國詩人推上了“詩人之王”的寶座。然而,孤獨、痛苦和精神上的貧乏伴隨著他,直到他死去。
他們分開後,蘭博的許多詩歌出版,魏爾倫為他的作品作序。然而,後來的蘭博非常討厭詩歌,他過著他以前討厭的生活。那個“自信自己獲得了特異功能”的男孩,瞬間剝去了所有的光芒,變成了壹個嚴厲的人,讓生活壓迫他,碾壓他,最後病死。
“現實生活已經不存在了”。
這是唯壹壹個感官能被強烈刺激的兩個男人的愛情故事。我以前讀過蘭博的詩。記得剛拿到書的時候,我正坐在宿舍樓下的臺階上,翻著那本封面是天藍色的書。天空是薄薄的黃色,涼爽的風在空中翻滾。美麗的男女走過山谷和山泉。很快畫面劇烈變形,發出瘋狂的笑聲,嘈雜的聲音伴隨著淡淡的微風。壹切都會離開。在波伏娃寫的故事裏,每個人都會死。主人公接受了條件,獲得了永生。他試圖改變世界。然而,在壹系列的經歷之後,他感到很無奈。生命應該在有限的長度裏放射出最大的光芒,做出最壯烈的犧牲。20歲的他已經窮盡了現實生活,最初的好奇變成了最後的不可復制的愛,他和他必然是血紅色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