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節奏那麽快,追逐世俗名利,來去匆匆。但是,妳的人生不應該永遠是“烽火揚州路”,只想著“望西北,射天狼”。也要時不時地放慢腳步,體驗壹下“簫動玉壺轉”的輝煌時光,從宋人身上汲取優雅生活的智慧。
“宋”不再僅僅是壹個朝代的名稱,而演變成了藝術史中壹個獨特的審美符號。
宋朝對美的感受和追求是自上而下的。宋徽宗親自編撰了《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對前世收藏的字畫進行了完整的整理。
“香依翠萼,爛在壹庭。露珠已醉,晚霞似融。丹青難寫,獨留功德,舞蝶追晚風。”壹個皇帝對美有如此細膩的理解,真是令人驚嘆。
宋朝的國王都提倡“文誌”。成熟的哲學思想賦予宋代美學以濃厚的人文精神和清麗雅致的獨特風格,使中國傳統美學成為壹種文化源頭。
讓我們從玄學詩詞、山水書法過渡到玄學器械用法、人生四藝,帶妳真正領略超前千年的宋代極致的審美與優雅生活。
1,宋|詩詞歌賦
到了宋代,隨著三百年的繁榮,文人隱居山林或徜徉自然,將對自然的認識融入禪意生活和文學創作中。
宋詞無疑是極其美好的;
既有“三秋桂子十裏蓮花”的西湖勝景;還有“寶馬雕車香道”的繁華都市。
有“紅酥手,黃藤酒”的甜味;還有“月夜,短松岡”的傷感。
有“無奈花落”的惆悵;還有“壹生煙雨”的曠達。
可以是“壹種相思,兩處閑愁”,也可以是“壹匹鐵馬,吞萬裏如虎”。
如果說,盛唐時期,詩歌充滿了青春、自由、歡樂的氣息。那麽,在宋代,時代精神不在於建功立業,而在於世俗生活。不強調世間萬物,只關心個人心境,雅宋詞興盛。
最早的詞是文人寫給歌妓的歌,後來形成長短不齊的固定句式,詳細描寫景物,表達復雜心情。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以境界為上”。
什麽是境界?是真風景,真情懷。很多流傳千古的好詞,都是借助其他事物委婉含蓄地傳達自己的感情,反映了某種心態和心境。
如詩人韋莊,以美人抒懷,以寫美人、思別離來哀悼唐朝的滅亡。
辛棄疾用歷史典故來表達自己的個人抱負。比如說,我們要收復失地,說得並不直白,但是用“托起西北的雲,靠著萬裏,需要壹把長劍”這四個字表達得非常巧妙。
無論是盛唐之聲,還是宋詞之意,其實都在傳達壹種心性、思想、心境。這正好體現了李澤厚所說的:“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如果說境界的高低決定了詞的風格,那麽從唐詩到宋詞的審美趣味變化,就可以看出時代背景對詩詞歌賦的印記。
在他的壹生中,年輕人的才華被發揚光大,所以他成了唐式;《晚節深思》是壹首曲子。宋詞作為文學的壹座高峰,極大地拓寬了情感表達的分辨率。
2.宋|山水畫
中國的傳統繪畫真正閃耀、成熟、影響現代人到今天,是屬於宋代的。宮廷藝術興盛,畫院規模完備,名家輩出,藝術思想活躍,繪畫精美。
審美從唐到宋發生了質的變化。唐代繪畫以人物為主,宋代以山水為主。唐喜愛紅、藍、綠的鮮艷色彩,宋偏愛黑白水墨的飄逸體態。
宋代繪畫不僅追求技術,更追求畫中意境。少壹些矯情,多壹些自然平和。
這壹時期山水畫最大的發展是哲學影響了山水畫的技法。宋代哲學非常重視“事物的風格”,仔細觀察事物,找出構成事物的原因。
“吳歌”精神在繪畫中的運用,就是研究自然山川:巖石的紋理,水的波紋,樹葉的季節。
比如北宋範寬的《西山行旅圖》中,瀑布水從高處流下,下面卻只有浩瀚的水汽,身臨其境的感覺令人應接不暇。
再如南宋馬援的《水圖冊》,用十二幅畫來描繪不同地方、不同季節不同水域的表現。這就是問題的實質。
北宋初期,堅守五代以來的“山川”。無論山川樹木、江河湖海,都十分註重氣勢,或峰巒厚峻、氣勢雄渾的“巍峨之山”,或煙林清晰、氣象稀疏的“平原寒林”。
其中“三山水”李成、範寬、董源為代表。
“宋三家族”對自然有不同的理解。正如畫鑒所言,“董源有山河之氣,李成有筋骨,範寬有骨功。故三校照耀古今,為百代之師。”
其中,範寬的代表作《西山遊記圖》最具代表性。山莊嚴肅穆,靜立不動,溪潺潺,動靜相間,透露出壹種非凡的力量,層次豐富,充滿墨線,給人壹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西遊記》中,人只是走在山水之間,宋人知道人生只是茫茫宇宙中的壹個過客,所以用“行”而不用“遊”。敬畏自然,離開謙卑。
到了北宋中後期,我們不再註重線條氣勢,而是追求壹種內在的神韻,既準確刻畫了外在形象,又充分表現了內在感情。寫實全景山水畫發展到了極致。
其中有繼承唐代青綠山水的王希孟、趙伯駒。
山水畫從南宋開始有所變化,但並沒有看到壯麗的山水,更多的是從特定的角度進行創作,強調美和整潔。雖然沒那麽轟轟烈烈,但是小巧玲瓏。
唐力、劉松年、馬援、夏圭合稱“南宋四大家”。
南宋“四大家”之首唐力開創了山水畫的新風格。作為代表作的《山河之風》,山水開始有了濃厚的感情色彩和濃厚的浪漫情調,導致了山水畫中的留白和文人的詩意。
而馬援、夏圭則以“剩水”著稱,其獨創的“角”發以角示整幅,水墨留白,使畫面清晰空靈,營造出“無聲勝有聲”的意境。
瑰麗簡約的筆法,潑辣潑辣的水墨分割,堅實明亮的輕染,清晰的意境,回味無窮,充分體現了宋代繪畫的極簡主義美學。
代表作品有馬援的《跋涉圖》、《寒江獨釣圖》;夏貴的《西山清遠圖》和《顏地夜泊》等。
宋代理學提倡“以抓物而抓知”,即不試圖以技巧打動人,更不沈溺於過度的感情,而是以敬畏之心回應自然,在細節中體現對比之美,以理性自省的態度追求近乎理想的真理。
當妳走進宋畫,用心欣賞,妳會被壹種前所未有的美感深深打動。
它溫柔而不失力量,內斂而不溢,飄逸而不燥。它在物質狀態上極其優美,簡潔而不簡單,在精雕細刻中展現自然生命的形象和精神。
3.宋|筆墨書法
書法作為線條的藝術,是壹個時代審美的集中體現。
宋代書法和水墨山水畫壹樣,不再追求恢弘,而是註重自我表現,追求平淡無邪、空靈飄逸的意境之美。
“宋人重觀念”是指宋人書法追求意境,不顧法度。就像蘇軾說的“我不能用心作書,煩於自求。”
宋人寫字沒有唐人那麽乖巧,自然隨性。通過書法,我們可以看到書寫者的真實面目,無論是激動,悲傷,灑脫,還是瀟灑。
比如宋徽宗,作為壹個被皇帝耽誤的藝術家,字和畫都彌足珍貴。宋徽宗獨創的“瘦金體”,如彎鐵斷金,鋒芒畢露,將他的灑脫氣質和執著展現得淋漓盡致。
蘇黃迷彩,宋代著名書法家,與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
其中黃庭堅比蘇軾小八歲,非常欣賞蘇軾的人品和才華。他們是親密的朋友。
蘇軾的詞略寬而平,柔而溫,黃庭堅戲稱其為“石頭碾蟾蜍”;黃庭堅的字寫得比較細直,蘇軾戲稱是“壹條掛在樹梢的蛇”。生動地體現了他們書法的特點。
蘇軾年輕時字寫得很漂亮。43歲被捕烏臺詩獄,被歐陽修等人解救後被貶黃州。黃州時期寫了《赤壁賦》、《念奴嬌》和唯壹的《寒食帖》。
《寒食帖》是在人生壹次大的跌落後制作的。蘇軾不再在乎所謂的美,而是壹氣呵成的自然流暢。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別人笑我太瘋狂,我笑別人看不透。”很多事情必須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去理解。
後來,黃庭堅在《寒食帖》上題詞。兩位大書法家的並置說明了宋人善良的最高典範。宋代,筆法豪放精當,變化融會;瘦、硬、勁,卻又剛柔並濟,至今仍是世界公認的最高品格和風格。
4、宋|官窯瓷器
宋代是瓷業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數量和質量都是壹流的,有溫潤的定窯白釉,淡雅的龍泉梅青釉,含蓄的汝窯天青,耀州窯藍釉,景德鎮青瓷等等。
宋代窯口遍地開花,釉色千差萬別。不同於唐代明艷的三色,它們趨於內斂明朗,暖色潤澤平和。
與元瓷相比,宋瓷更為精致。相比明清瓷器,少了些柔媚。工藝精致復雜,但最後的效果卻極其安靜內斂,不做作。
其實宋人是用最簡單的方、圓、素、簡、拙來表現質感和質樸,把美提升到極致。“雨後雲破,未來如他人色”,這是宋代對美的追求。色調優雅,無與倫比。
就像《簡單之路》的含義,即摒棄對外表的過度雕琢,追求內在的美,呈現出簡單有內涵,簡單有意義的最高境界。
就像蘇軾用春水比喻詩歌“絢爛無比平淡”壹樣,藝術也應該超越單純的感官之美,上升到思想感情的境界,平淡而不雕零。
這種“華麗到平淡”的美,在“北宋汝窯”和“南宋官窯”中最為完美。微妙而沖淡的光彩,精致而簡單,極絢爛而極平淡。達到了瓷器美學的巔峰。
冰裂本來是失敗的,但是宋人覺得有壹種滄桑在裏面。時間久了就叫開片,這是宋代非常特殊的審美。
平淡的湛藍汝瓷,若隱若現的冰縫,簡單得仿佛找不到欣賞的重點,但仔細看,妳會發現,湛藍的寧靜配合冰縫的靈動,動靜結合相得益彰,對物象和意境有著無窮的感染力。
宋人掌握了簡單與笨拙、質樸與典雅的完美結合,以獨特的簡潔造型和優雅清新詮釋了對自然生物的敏銳感知,闡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藝術內涵。
從傳世的梅花圖、枯木山水畫、冰裂紋青瓷、窯上釉瓷器來看,宋人試圖把不完美變成欣賞的焦點,達到壹種古樸、典雅、拙樸的獨特審美趣味。
5、宋|雅四藝
作為壹個真正能擔“雅”字的朝代,“宋朝”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巔峰,甚至被西方譽為“東方的文藝復興”。
宋代文人追求隱逸生活,清雅的生活審美自然從隱逸文化中崛起,並迅速深入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