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作為壹座文化古城,擁有眾多古寺和歷史遺跡,享有“社會寺廟之都”的稱號,被日本國民視為“精神故鄉”。奈良的重要名勝古跡有平成井遺址、皇陵、東大寺、唐昭提寺、養樂寺、小福寺、大安寺、法隆寺、正倉院、春日神社、元興寺、西尾寺、壽香山蒲甘神社、奈良公園等。平城井遺址仿照中國唐代長安城,規模縮小到1/4,呈方形。宮殿位於北部,由太極殿、朝極殿和唐明組成。該遺址位於該市西郊,出土了20,000多件陶器和2。5萬件木簡等文物成為研究日本古代社會歷史進程的珍貴史料。城東的奈良公園密密麻麻長滿了參天老杉和松樹,公園裏馴養了近千只鹿。環境幽靜,景色迷人。位於奈良公園的東大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制建築。它建於743年至760年,富有中國宏偉多樣的建築風格。有公元8世紀中葉鑄造的金銅佛像,高16米多,重約5噸。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金銅佛像,代表了田萍時代文化的精髓,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寶”。奈良中期,惡事連連,傳染病不斷蔓延,很多人死去,貴族和僧侶之間的鬥爭也很多。這時,信佛的聖武天皇想通過佛教的力量來安定人心,穩定國家。於是在奈良首府修建了東大寺,寺內建有壹尊高達16米的金銅佛像。
東大寺旁邊有個倉庫院子。正倉院裏保存著許多聖武天皇用過的東西。其中許多是來自中國、印度和宜蘭的非常罕見的手工藝品(正倉院之寶)。1200年後,這些藏品仍然保存在壹個通風防潮性能良好的日本木制倉庫裏。沒有皇帝的允許,這個倉庫是不對外開放的!
公元7世紀至9世紀,朝廷向中國派遣了數十名使節,引進了唐朝的進步文化。當時每次派出唐使節或留學生,都有上百名船員,壹次約四艘,但由於海上風浪較大,相當驚險。也有很多像阿部中馬陸這樣的人,以留學生的身份去了唐,不能返回日本,做了壹輩子唐朝朝廷的官員。另外,唐朝有壹個叫鑒真的和尚。他多次試圖來日本,但都失敗了。最後,他在12年後來到了日本。那時,他的眼睛再也看不見了。鑒真來到日本後,在奈良修建了唐趙體寺,宣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