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畜,漢語名詞,是六種家畜的合稱,即:馬、牛、羊、豬、狗、雞。如果沒有馬,則稱“五畜”。
《漢書·地理誌》:“民有五畜,山多麋鹿”[唐]顏師古註:“五畜:牛、羊、豕、犬、雞。”《靈樞經》:“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六畜”壹詞,今天仍活在人們口頭上,有雲:“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現代漢語詞典》:“指豬、牛、羊、馬、雞、狗。”
古人把六畜中的馬牛羊列為上三品,馬和牛只吃草料,卻擔負著繁重的體力勞動,是人們生產勞動中不可或缺的好幫手,這理應受到尊重;
性格溫順的羊,在古代象征著吉祥如意,人們在祭祀祖先的時候,羊又是第壹祭品,當然會受到男女老少的叩拜,羊更有“跪乳之恩”,尊其為上品,乃順理成章之事。
而雞犬豬為何淪為下三品,也只能見仁見智了,豬往往和懶惰、愚笨聯系在壹起,除了吃和睡,整天無所事事,它的壹生,最終以死獻身,供人任意宰割,僅有“庖廚之用”,豬的地位不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雞在農業時代的家庭經濟中,只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盡管雄雞能司晨報曉,其重要性與牛馬相比,也難爭高下;
狗給人的壞印象是由來已久的,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中,如狼心狗肺,狗急跳墻,狗仗人勢……幾乎全是貶義的詞句,犬忠於職守,是其優點,但六畜中常給人招惹是非的是它,古語有“尊客之前不叱狗”的說法,可見當時狗的地位是多麽低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