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古代沒有拼音,詩人寫詩是怎樣來劃分韻律的

古代沒有拼音,詩人寫詩是怎樣來劃分韻律的

古代沒有拼音,但這並不影響詩人寫詩的。

古代人們寫詩也並非“出口成章”,那時也有壹種用來查找音韻的字典,古稱“韻書”,古代的韻書按照聲、韻、調的關系將漢字組織起來,但重點還是用來劃分漢字的韻部。在古代,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對音韻的認識不斷提高,曾出現過很多韻書,其中比較正統和官修的韻書中,《廣韻》、《中原音韻》和《韻略易通》很有代表性,這三種韻書對音韻的劃分有所不同。

比如《廣韻》是先按漢字的聲調分類,再在每壹個聲調下劃分韻部,然後再在每壹個韻部內按同聲字分類排列;《中原音韻》則是先分韻部,每壹個韻部內再按聲調分開,然後再在每壹個聲調內按同聲字分類排列;《韻略易通》也是先分韻部,但每壹個韻部內是按聲母分類,然後再在同聲字內按聲調分開排列。

其實不論怎樣排列,都是以漢字的聲、韻、調為基礎的,這些韻書對漢字的韻律已經有了非常細致和充分的歸納。但是,當達到這樣的認知,已經是宋代了。那麽,在這些韻書定型之前,人們寫詩又是以什麽方式劃分韻律呢?

這就要說道“反切”和“四聲”了,這是韻書得以出現的基礎和必要條件。直白壹點,反切就是古代對漢字的註音,它是用兩個字急讀的方法拼出另外壹個漢字的讀音。比如“巨支”急讀為“祗”,其中“巨”是切上字,“支”是切下字,“祗”就是被切字,換句話說就是用切上字的聲和切下字的韻、調來拼成被切字的讀音。

“四聲”的產與古代文人對漢字音韻的追求不無關系,當時寫詩講究音律的詩人中就有人專門寫過這方面的著作,《高氏小史》和《聞見記》中都有記載,分別有人創作了《四聲切韻》和《四聲譜》來註釋漢字的四聲。

這些聽起來似乎很復雜。要說古代沒有拼音,是不完全正確的。“反切法”能切地出漢字的讀音,除了反切法之外,還有正切法、讀若法,類似現代 的漢語拼音古代對漢字讀音的方法。韻書,是相當於查讀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