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結構最好是總分總式,抓住事物的某方面特征,以詞語概括,我們可以來看看詩人劉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其中運用了多種手法:
歸巢的鳥兒,
盡管是倦了,
還馱著斜陽回去。
雙翅壹翻,
把斜陽掉在江上;
頭白的蘆葦,
也妝成壹瞬的紅顏了。
句子似乎很簡單,但已充分體現了詩畫結合、情景交融。跟隨詩人的想象——歸鳥倦了,何以倦了?人倦了。倦的程度?馱著斜陽。此為生活還原、意象、隱喻、荒誕。第二段繼續展開了極其誇張而又符合邏輯的動態描寫,更為精彩和富於表現力。既是上壹段的“自然延伸”,更是詩人“想象力的深化”,至此,詩人情緒上又起變化,“在情緒上是壹種發展,表明鳥不堪負重,希翼於壹種自由的生活。(《中國文學精短選讀》)”
總而言之,要寫出自己的感情,力求真實,壹定要抓住情、理、事,就藝術而言不僅要有節奏感、形象感、質感、動感,而且尤其要有力度、硬度、廣度、深度。句子的結構要緊湊有力,有質感。
不妨從自己的身邊做起
壹點壹滴記錄自己的感受 ,再去豐富自己的生活 ,適當閱讀些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