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的形成,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對客觀事物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的具體表現;而意境的創造,則是詩人為源於生活的情意尋找壹個更為典型的藝術環境的藝術實踐。比如徐誌摩的〈再別康橋〉,就可以稱之為意境美的典範。在詩中,徐誌摩對詩的意境是苦心經營和刻意追求的。他將自己對母校多年的感情濃縮在精練的詩句中,溶化到壹些富有個性色彩的形象和想象中間。由於徐誌摩巧妙地把氣氛、感情、形象三者融合為壹,因而造成壹個色彩鮮明、線條清晰、勻稱柔和的境界。妳看,在詩人眼裏,那河畔夕陽中的垂柳被鍍上了壹層富貴而又嫵媚的金色,在輕柔的微風搖曳,婀娜多姿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仿佛壹位美艷絕倫的新娘,這新娘的艷影,在水中蕩漾,同時也在詩人的心中蕩漾。在徐誌摩的眼中,那柳蔭下波光瀲灩的清泉,沈澱著他象彩虹壹樣絢麗迷人的夢;可以說是融情入景,把那如水中月,鏡中花般的“彩虹似的夢”描繪的多麽形象、鮮明,多麽令人心醉,仿佛伸手就可以攬到似的。於是,他似乎乘著滿載星輝的的壹葉小舟,向著水草幽幽的小河深處,擊拍縱歌,去尋找他彩虹似的夢。。。。。夢能尋到嗎?於是幾聲浸透淡淡哀愁的的簫音,沈默的夏蟲、沈默的康橋,烘托出壹種夢幻般的惆悵,於是,便誕生了這樣流傳千古的名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壹揮衣袖,不帶走壹片雲彩。”整首詩,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壹體,構成了詩 的深邃意境,給讀者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人生若想有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種境界:
第壹境: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後人多以此為詩歌的三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