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國古代詩歌體裁友哪些?

中國古代詩歌體裁友哪些?

古典詩歌又有古體詩(古詩、古風)、近體詩(今體詩)、詞(又名“詩余”“長短句”“曲詞”“曲子詞”“倚聲”“填詞”)、曲等幾種不同形式。

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數不定(指雜言),不講對仗,押韻自由等。它常常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於《詩經》)、五言古詩(成熟於漢,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於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

近體詩就是古典格律詩,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它壹般又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形式的絕句和七言律詩、五言律詩、排律等多種形式的律詩。

按字的多少,詞壹般又有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內)和長調(91字以上)三種形式。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韻有定位。

曲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數(又名“套曲”)兩種形式。

古體詩/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古體詩多指唐代以前的詩歌,近體詩是指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壹種格律等。

律詩/絕句(又叫截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於句數上。絕句只有四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律詩***八句,壹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首聯和尾聯可對仗,可不對仗,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聲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成為排律。

歌/行/引

古代詩歌體裁,三者無嚴格區別。音節、格律壹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樂府/新樂府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後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新樂府,創於初唐。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已與原聲韻不同,故稱新樂府,到白居易確定了新樂府的名稱。

標題/詞牌

詞的標題和詞牌是有著嚴格區別的,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體現,詞牌是壹首詞的曲調名稱。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是詞的標題,揭示該詞是壹首抒懷詞,地點是“赤壁”。詞必須有詞牌,但不壹定有標題。壹首詞或詞的壹段叫“壹闕”,“闕”是樂曲終了的意思。

豪放派/婉約派

豪放派和婉約派是宋代詞壇上的兩大流派。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誌,多給人壹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詞人以蘇軾、辛棄疾為主。婉約派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表達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離愁別緒,或深沈幽怨,刻工精細,題材較狹窄,往往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間有寫山水,融情於景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

散曲

散曲是宋元時代興起的,由詞蛻化出來的壹種和樂演奏的歌曲。體式和詞相近而比詞自由,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小令只含壹支曲子,如《越調?天凈沙?秋思》只有“天凈沙”壹曲。而套數是合壹個曲調中多支曲子為壹套,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壹套中曲子數不定,少則兩曲,多則不限;每壹套數都以第壹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須同壹宮調,有首有尾,壹韻到底;結尾處多用“煞”,用多少遍沒有規定。如《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它含有屬於“般涉調”這壹宮調的八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這套曲的第壹支曲的曲牌名,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宮調/曲牌

曲牌和詞牌壹樣,是曲的音樂譜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數、平仄、押韻上往往不同,如《長亭送別》中的《滾繡球》《叨叨令》《快活三》《四邊靜》《朝天子》《滿庭芳》《五煞》等都是曲牌。每壹個曲牌,在韻上必須屬於壹種宮調;壹種宮調下有的有若幹個曲牌;宮調是音樂術語,表示聲音的高低等,如《長亭送別》中的《正宮》就是壹種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