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茁(zhuó)者葭(jiā)
壹發五豝(bā)
於嗟乎 騶(zōu)虞
彼茁者蓬? 壹發五豵(zōng)
於嗟乎 騶虞
茁:茂盛。葭:初生的蘆葦。豝:母豬。騶虞:古牧獵官,即官家的獵人。? 蓬:即飛蓬、蓬蒿,類野雛菊。 豵:小野豬。
? 這首詩內容簡單,形式短小,用語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簡單幾筆就勾勒出生動形象的捕獵場面。
“彼茁者葭”,開篇點明田獵的背景和地點,春和景明,風和日麗。絲絲涼風吹拂著萬物,樹木成蔭,野母豬藏在密密麻麻的蘆葦之中,如此隱秘,聰明老練的獵人卻能夠“壹發五豝”。隨後,獵人又來到了長滿蓬蒿的原野,壹望無垠的原野上,草淺獸肥,只見他“壹發五豵”,輕松地捕獲了這些小豬。不同的地點和環境,相同的則是獵人高超的射獵水平和技巧,展現了壹副風光迤邐的獵人狩獵圖。
豵zōng,小豬。廣雅:“獸壹歲為豵,二歲為豝,三歲為肩,四歲為特。” “豝”為母豬,“豵”為小豬,野豬的另外稱呼還包括:《小雅·漸漸之石》中的“豕”、《召南·騶虞》中的“豵”(小野豬)、《齊風·還》中的“肩”(大野豬)、《豳風·七月》中的“豜”(大野豬)等。
這首詩另壹個特點是嘆詞的運用。詩序說:“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歡之;嗟歡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見嘆詞和詩歌的抒情、節奏、旋律、舞蹈都是分不開的。詩經的嘆詞較多:用於句首者,如於、嗟、噫、咨等。用於句中者,如居、斯等。用於句末者,如兮、也、矣、哉等。毛傳對此多釋為“辭”。其作用約有感嘆、贊嘆、語氣等類。比如《詩經》《氓》中“亦已焉哉!”
本詩是贊美騶虞獵人打豬的勞動,而發出“於嗟乎”的贊嘆聲。朱熹:“詩人述其事以美之,且嘆之。”馬建忠說:“嘆字終於單音,而極於三音,至矣!”(馬氏文通)他的話,意指詩人運用三音節的嘆詞,是抒寫強烈、波動的感情,表示贊美之意。
類似的嘆詞連用還有李白的《蜀道難》開篇:“噫籲嚱!”現在也經常用嘆詞表達感情:“哎呦餵!”“哎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