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腳底的花鮮艷明亮,魚鱗坐船沒了。
倚天風雲,我將是中國的掌中人。
來源:晚清詩人陳的《高觀亭望春》。
腳底的花是鮮艷的,船是幹凈的有鱗的。
看這片風雲,妳卻只能是與中國無關的那壹個。
擴展數據:
《高官亭·王春》的創作背景:
陳出身名門,是清末著名改革家陳寶楨的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的父親,著名畫家。與譚顏楷、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子”;與譚嗣同、徐仁柱、陶菊存並稱為“維新四子”,有“中國最後壹位傳統詩人”的美譽。
陳寫這首詩的時候,不是20歲的迷茫,就是親眼所見,或者聽說。他壹定有過類似的不如別人,被人打在背後的經歷。
而這種情緒化的心境,恰恰是“造船業無所不能”的背景。依仗風雲,可以做中國的掌中人。中國是如此傲慢,但妳只能袖手旁觀的圍墻。這種悲憤有誰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