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杜甫曾經賣藥,因為他沒有命。這也包含了詩人壹生中的壹段辛酸歷史。35歲時,詩人到達當時的首都長安,在那裏他遭到奸臣李的襲擊。科舉失敗,他在經濟上變得越來越困難和窘迫。為了維持生計,他找了壹份賣藥的副業。送藥的路上,作為接受別人幫助的條件,我嘗盡了各種苦。
3.公元759年,杜甫四十八歲,住在周琴,即現在的甘肅天水。這時他的生活更加艱難,於是第二次賣藥。在他的詩中,采藥、制藥、賣藥的場景較多。比如《欽州二十首》中就有“妻不可曬藥,子不可應門”的說法。可見,此時連杜甫的妻子也參加了藥學。
4.他勤於灌溉,種植各種藥草。同時像以前在長安壹樣,不時派人進城交換藥價。詩人最後壹次賣藥的時候,生活更加悲慘。公元770年,杜甫59歲。他窮得在陸地上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只好住在船上。湘江下遊的潭州,年老體弱多病的杜甫在魚市擺攤賣藥養家。
5.今年的冬天。這位學者死於貧窮和疾病。從杜甫賣藥的歷史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即使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他的命運也是如此的悲慘,令人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