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請問知道這種bug的朋友,能告訴我是什麽bug嗎?

請問知道這種bug的朋友,能告訴我是什麽bug嗎?

這是荔枝橡,俗稱臭蟲。

荔枝香椿成蟲和若蟲吸食荔枝、龍眼的嫩芽、嫩枝、花穗和幼汁,造成落花落果,常導致果實產量損失。

銀杏

荔枝象甲

拉丁學名

泰薩托馬帕洛爾薩德魯裏

另壹個名字

石頭回來了,臭臭蟲

亞目

半翅目。參見 HETEROPTERA

害蟲名稱

中文別名:荔枝蝽。俗稱石背,臭蟲。

拉丁學名:Tessartomapapollosa Drury

分類:半翅目,臭臭蟲。

形態特征

成蟲:長24 ~ 28毫米,盾形,黃褐色,胸部腹部有白色蠟粉。天線4節點,深棕色。前胸前傾向下;氣味腺開在後胸側板前方附近。腹部背面呈紅色,雌蟲第七腹面中央有壹條縱縫,可用來區分雌雄。

卵:近球形,直徑2.5 ~ 2.7毫米,初孵時為淡綠色,少數淡黃色,臨近孵化時為紫紅色,常有14枚卵聚集成塊。

若蟲:生長階段分為五齡。呈橢圓形,體色從紅色到深藍色不等,腹部中央和外緣為深藍色,腹部背面有臭腺開口。2 ~ 5歲的身體呈長方形。二齡體長約8毫米,橙紅色;頭部、觸須、胸部和腹部的外緣為深藍色;腹部背面有兩條深藍色條紋,從遠節中央向外向前傾斜。後胸背板的外緣延伸至體側。三齡體長10 ~ 12 mm,顏色與二齡略有相同。後胸的外緣被中胸的外緣和第壹腹段所包圍。四齡體長14 ~ 16 mm,顏色與之前相同。中胸背板兩側翼芽明顯,長度達到後胸後緣。五齡體長1.8 ~ 20 mm,顏色略淺,中胸背部兩側翅芽延伸至第三腹節中部。第壹個腹部非常退化。當它們有羽毛的時候,它們全身都覆蓋著白色的蠟粉。

損壞特征

福建、廣東、廣西壹年發生1代,以性未成熟成蟲越冬。越冬成蟲群集,大多在寄主遮蔭、向陽、茂密的冠層葉片中越冬,也在果園附近房屋的屋頂瓦片中越冬。次年3月初溫度達到65438±06%左右時,越冬成蟲開始活動,以荔枝、龍眼枝條或花穗為食,性成熟後開始交配產卵。大部分卵產在樹葉背面,少數卵產在樹枝、樹幹等樹外的地方。成蟲產卵期為10的3月中旬至6月上旬,4、5月為產卵盛期。

防治方法

農藥防治:越冬成蟲在3月份新枝上交配時噴1次,4、5月份幼若蟲高峰期再噴1-2次,噴灑敵百蟲800-1000倍效果很好,或用20%殺除蟲菊素2000-8000倍。壹般每株噴液量為7.5-65,438+00公斤,荔枝、龍眼大面積可采用飛機施藥(敵百蟲20倍,30-37.5公斤/公頃)。

生物防治:荔枝蝽的天敵有小蜂。,Ooencyrtuscorbetti Ferr..馬來海牛。和黃腳黃蜂(O.crionotoeFeff..),還有蠑螈、螳螂、鳥類,都應該保護利用。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已在廣東省推廣應用,在福建省也有試驗示範。早春引入或繁殖足夠的平腹小蜂,在臭臭蟲產卵初期開始放飛,之後每10天放壹次,* * *三次,壹般每次每株500只雌蜂。荔枝蝽密度高時,選擇敵百蟲液噴灑,降低種群密度。

人工狩獵。殺死越冬成蟲,挑卵塊,放若蟲。

首先,排除成年人。在冬季低於10℃的低溫期,越冬成蟲不太活躍。用鉤住的竹竿猛烈搖動樹枝,使成蟲落地,集中消滅。但成蟲不僅在樹上越冬,這種方法只能是壹種輔助措施。

第二,挑蛋塊。3-5月產卵盛期在臭臭蟲中采摘卵塊,集中在簡易寄生蜂保護器中保護天敵。

第三,放出若蟲。用竹竿蘸牛尿或人尿浸草,或搗碎蟲汁,或用破布球吊起竹竿蘸煤油熏若蟲,事先在樹頭堆上沙子或細土拌草木灰,使倒下的若蟲不易爬樹,集中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