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坐木船,在漓江上劃船,欣賞桂林的風景。
我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也見過鏡子般的西湖,卻從未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很靜,妳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很清澈,妳可以看到河底的沙子和石頭。漓江的水真的很綠,綠得像壹塊無瑕的玉。船槳激起的微波鋪展出壹連串的水線,讓妳覺得船在前進,岸在後退。
我登過雄偉的泰山,遊覽過紅葉香山,卻沒見過桂林周邊的山。桂林的山真的很奇怪。它們在各處升起,彼此斷開,像老人、大象、駱駝和奇怪的山峰。桂林的山真的很美,像綠色的屏障,像新的竹筍,色彩鮮艷,倒映在水中;桂林的山真的很危險。險峰聳立,巖石嶙峋。好像壹不小心就會掉下來。
這座山被這水包圍著,這水映著這座山。另外,天空霧蒙蒙的,漫山遍野綠樹紅花,河上的竹筏,讓妳仿佛進入了壹幅連綿不斷的畫面。真是“船在碧波之上,人在畫卷世界中遨遊”。
桂林山水的文字內容詳解
這是壹篇精讀課文,描寫了桂林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自然風光的喜愛和贊美。
正文采用“先總結後劃分”的方式寫作,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用優美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美風光。
正文開頭總是寫“桂林山水甲天下”。既概括了桂林山水在中國風景名勝中的地位,又說明了作者喜歡桂林山水的原因。“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桂林山水之美居世界第壹。" A "的意思是首先。
然後分別描述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寫漓江的水,我先用壹句“我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也贊嘆過如鏡的西湖,卻從未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把大海和西湖與漓江的水相比,意味著漓江的水不僅壯麗而且不同於西湖。漓江的水有壹種獨特的美。“闕”字說明海和西湖雖美,卻比不上漓江的水相,可見漓江的水是多麽迷人!然後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漓江的三大特征:靜、清、綠。用“我感覺不到它在流動”來突出“靜態”;用“可以看到河底的沙石”來體現“清”;用“壹塊無瑕的玉”來形容“綠”,再通過寫坐在木船上的感受來再現漓江的靜謐。
再寫寫桂林的山。寫桂林的山,抓住了“奇、美、險”的特點。首先,用雄偉的泰山和紅葉的香山來襯托桂林的山,是如此的獨特。然後運用排比的方法,通過生動的比喻和擬人,詳細寫出了山的“奇、美、險”。山的“奇”表現在壹般的山都是逐漸拔地而起,連綿不斷的,而桂林的山則是“此起彼伏,互不相連”,各種奇峰排列在漓江兩岸。山的“美”,就是山很美,表現在顏色鮮艷。“似綠障,似新竹筍”不僅形象地描繪了山的形狀像“障”又像“筍”,還形象地描繪了山的鮮艷明亮的顏色。山的“危”表現在奇形怪狀、重疊高聳的巖石上。“好像壹不小心就會掉下去”是作者當時的感覺,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塌下來”指的是巖石高聳的突起,可見山有多“險”!
最後,桂林的山和水連在壹起,描繪成壹幅完美的整體畫面。山環水繞,水映山。再加上“空中煙雲,山中綠樹紅花,河上竹筏”,構成了壹幅美麗的畫卷,讓人流連忘返。文末用“碧波之上,人在畫卷世界中遨遊”的詩句,既概括了全文,又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嘆。這首詩的意思是:遊船在綠色的江面上航行,船上的遊客就像在壹幅美麗的畫卷中嬉戲觀賞。
桂林山水名勝簡介
桂林山水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地區,奇峰怪石,蜿蜒河流,洞穴幽深,其喀斯特奇觀世所罕見,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由於石灰巖地形的發育和地下水的溶解,桂林的山被連根拔起,奇峰羅列,如竹筍、綠幕、巨象、駱駝等。,有成千上萬的圖像和美麗的風景,尤其是象鼻山。桂林有許多洞穴,洞穴由石乳、石筍、石柱、石簾、石花組成,千奇百怪,令人眼花繚亂。漓江是桂林的主要河流,從西面匯入陽江。流動的水是清澈的,有無數的魚像玉帶壹樣在城市周圍遊動。從桂林沿河到陽朔,山高坡陡,綠水迂回,山重水雜,景色幽靜,構成了壹幅綿延數百裏的美麗畫卷。
桂林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有許多名勝古跡。古往今來,許多名人都寫過贊美桂林山水的文章,留下了2000多塊石刻。
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湖的周長為15公裏,面積為5.66平方公裏..環湖有南峰、北峰和黃愚山。鼓山、白堤、蘇堤分為外西湖、李希湖、後西湖、小南湖、月湖。湖中有三個小島:周曉穎、胡同亭和阮公墩。自古以來,人們用最美的語言贊美西湖,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西湖的景色。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說法“西湖十景”是第壹個,源於南宋畫家《西湖山水畫》的題名。這十個景點是:蘇堤肖春、平湖秋月、斷橋殘雪、屈原風蓮、雷峰落日、南屏晚鐘、華鋼觀魚、柳浪吟、雙峰插雲、三潭印月。
泰山:它在山東省的中部。主峰玉皇頂在泰安市北部,海拔1532米。泰山以通天拔地之勢被古人列為五嶽之首。古代皇帝登基時都要來泰山祭天。有許多名勝古跡,包括20多座古建築和2000多件歷史文物。它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區。1987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評為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香山:在北京的西北郊。這裏多山,風景秀麗,金、元、明、清歷代皇帝都在這裏修建了離別園。清乾隆十年(1745),為在此多建亭臺樓閣,作28景,進行了大量的建設。香山秋來滿山紅遍,有“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