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月夜海濱 [日本]中原中也》讀後感

《月夜海濱 [日本]中原中也》讀後感

月夜傍晚,壹顆紐扣

遺落在海岸邊

拾起它,並非認為

會有什麽用場

是不忍心將它丟棄

我將它放進袖袋裏

月夜傍晚,壹顆紐扣

遺落在海岸邊

拾起它,並非認為

會有什麽用場

沒有對著月亮將它拋棄

沒有對著波浪將它拋棄

我將它放進袖袋裏

月夜傍晚,拾起的紐扣

觸動了我的指尖,觸動了我的心

月夜傍晚,拾起的紐扣

為什麽要將它拋棄?

(林範 譯)

賞析

中原中也很早便顯示了他的文學才能。他19歲起立誌走詩歌創作的道路。當時正值戰爭末期,整個日本社會還沒有完全從第壹次世界大戰的創傷中恢復過來,文學藝術方面達達主義盛行。作者在這種社會環境下開始文學創作無疑受到壹定的影響,因而他的詩給人的印象是盡管微弱卻又觸及內心、觸及深層意識的東西,是靈魂受到創傷的人的自白。他的詩生前不曾被人們重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重新發現了其詩的價值。

《月夜海濱》是壹首小夜曲式的作品,描寫了詩人在明月高懸的夜晚,來到廣闊的海濱,偶然間拾到壹枚不知誰遺落在這裏的“紐扣”,暗自神傷。在中原中也的筆下,夜的壹切是這麽安詳與寧靜,漫步在這海邊上,如同在壹個亦真亦幻、虛無縹緲的夢中,任心迷失在壹片空空蕩蕩之中,去追尋昨日那海藍海藍的溫馨。讀者仿佛看到月兒自然而又祥靜地掛在天空,緩緩移動著它的腳步。被遺落在海邊的,不僅僅是壹顆紐扣,還有許許多多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東西。擡起頭,月兒正註視著詩人,那麽熟悉而又陌生,已記不清有多少個日子,我們沒有接受月兒的註視,沒有接受那份樸實而又真切的關懷。

是誰來到海邊遺失了紐扣?它又是什麽時間掉下來的呢?詩歌開頭就給了讀者壹個懸念,不禁讓我們開始猜測起紐扣主人的信息。壹顆孤單的紐扣被遺落在這空曠的海灘邊,無人問津,他的寂寞又有誰知道呢?直到詩人路經此處,才把它發現。詩人明明知道,這紐扣,並沒有什麽實際的用處——“拾起它,並非認為/會有什麽用場”,但詩人“沒有對著月亮將它拋棄/沒有對著波浪將它拋棄”,而是“將它放進袖袋裏”。詩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顆紐扣正好契合了詩人當時寂寥的心情,仿佛知音相遇。在這寂靜得讓人思緒飛揚的海濱月下,這顆孤單單的紐扣,就像是詩人此刻孤單寂寥的心態的投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默默無言的紐扣正是詩人憂傷寂寞的心情的生動寫照。詩人看見這月下紐扣,不禁黯然神傷,傷感落寞。

詩人的高明之處是將這樣的壹個感傷的情景,放在“月夜傍晚”這樣的壹種典型的背景下,營造出強烈的幽怨、暗淡的意境。詩人在詩中反復強調這壹場景,也是在不露聲色地描繪與突出憂傷的氣氛,當然也是在進壹步借此時此景,來抒發自己內心深藏的孤獨與哀傷。

詩中,詩人反復質問:“為什麽要將它拋棄?”詩人到底有著怎樣的類似的經歷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卻能夠明顯地體會到詩人在詩歌中散發出的哀怨愁思,漫布在詩歌的字裏行間,繚繞在讀者的心頭,讓人久久難忘。他的詩作大都不借用自然景物抒發感情,而是以自我為中心,以周圍的人際關系為依托,謳歌人類靈魂的某種狀態,用平易的語法和渾然的韻律,抒發青春期飽含哀傷與孤寂的喪失感。這種獨特的詩風的形成,與他本人不幸的生活歷程有緊密關系。

(朱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