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題巴詠樓》詩賞析

《題巴詠樓》詩賞析

原文

千古風流八翼樓,江山留後人。

水貫南方三千裏,氣壓河十四州。

古詩詞導論

《題八翼樓》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南渡後所作的壹首詩。詩中李清照用典準確,借用了巴戎樓和十四州兩個典故。除了歌頌古人沈約、關修,也是對南宋朝廷割地賠款的諷刺。李清照在詩歌中極大地表達了她對國家大事的憂慮和收復失地的願望,哀嘆了宋朝的蕭條。其中“江山代留,後患無窮”這句話是家喻戶曉的名句。

翻譯

登上巴戎樓遠眺,放下國事之憂,留給後人。這裏密集的水路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裏,戰略地位足以影響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給…作註解

1浪漫:指情調高。巴戎樓:宋耀州(今浙江金華)時,原名元昌樓,宋太宗道道年間改名巴戎樓。它與雙溪樓和吉姆亭壹起是潿洲島的壹個景點。

②南國:壹般指中國的南方。

(3)十四州:宋代兩浙道轄兩州十二州(平江與鎮江、杭、越、滬、姚明、常州、溫、臺、楚、曲、燕、秀洲),通稱為十四州(見《宋史·地理·樂府》)。

做出贊賞的評論

詩的第壹句“八詠千古風流之塔”,可謂是最迷人的建築,風格輕盈自然,比寫實的描寫更加生動傳神。第二句“江山留,後患無窮”,沿襲了上壹句,意思是中國東南的壹個景點,像巴戎樓壹樣,不再是生機勃勃,富麗堂皇,甚至像沈約那樣是個人的煩惱,而是對大好河山可能落入敵手的家國之憂。對於這種“煩惱”,李清照在自己的詩詞中多次表達過。事實證明,她的“山河之憂”並不是多余的,因為“晉人這些年深秋苦苦鞠躬,夏天歸來。遠至湖廣、湖南、浙江,無壹處是兵士喧嘩的樂土”(雞肋卷)。具體來說,隨著汴京失陷,北宋滅亡,南宋朝廷駐地建康、杭州壹度失守。從前,金兵把晉北的金兵逼得死命,而皇帝高宗不得不從海上逃走。目前,臨安作為壹個活躍的城市,再次受到金、齊入侵的嚴重威脅。即使敵人退守原地,如果不采取斷然措施,渡過淮河,收復北方失地,而是壹味地用土地、玉石、金錢來討好敵人,那麽虎狼之“蠻夷”絕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南宋的大好河山將無安全保障。這是詩人“舍生忘死,憂國憂民”的深意,也是壹種既多才多藝又博大精深的愛國情懷。

“水通”這句話,對於關修《送錢給父》詩中的“滿堂花三千客,十四州霜劍”和薛濤《建邊》詩中的“強虐讓十四州”可能有些意義。對於前者,以“三千裏”的距離和“十四州”的寬度來強調梧州(今浙江金華)的重要性;後者由“強壓”變為“氣壓”,比石雪的詩更壯麗。看來這不僅僅是寫作技巧的問題。上述兩首詩之所以能引起李清照的興趣,主要是因為薛對"邊疆事務"的關註及其詩歌所表現出的精神。關於關氏還有壹個有趣的故事:關修,梧州蘭溪人,晚唐詩人和尚。錢镠稱為嶽,並作詩祝賀。錢想當皇帝,讓關修把“十四州”改為“四十州”,才可以接待他。關修答道:“難加壹州,難改壹詩。”他披上鬥篷離開了。後來,關修受到前蜀王建的禮遇,被尊為“禪月大師”。關修寧願背井離鄉去四川,也不願輕易把“十四州”改成“四十州”。李清照借用這類詩句,還是為了嘲諷南宋朝廷,不惜土地。

這首詩氣勢磅礴,空靈空靈,寫出來既有助於作品風格的多樣化,又能避免雷同和口號式口號的傾向。雖然壹個好的口號在壹定條件下是鼓舞人心和必要的,但它不是壹首詩。壹旦條件發生變化,它就會失去作用,被人遺忘。李清照的這首歌(名為《樓臺八賦》)歷時8900年,其韻味之所以仍能打動人心,與其典故的博大精深、渾然壹體密切相關。惟其如此,女詩人關於巴戎樓的詩句,不僅壓倒了她面前的許多“眉毛”,而且將萬古長青,就像“月滿溪水,清風為巴戎樓”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