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為什麽說《動物狂歡節》這是壹部雅俗***賞的管弦樂組曲?(四)

為什麽說《動物狂歡節》這是壹部雅俗***賞的管弦樂組曲?(四)

聖·桑由於首先創作了交響詩這種體裁和歌劇《參孫與大利拉》,贏得人們的永久懷念,並以在開拓法國音樂方面所做的努力為人稱頌。他也是壹位天才的鋼琴家和管風琴家,還是評論、詩歌、散文和戲劇的作者。

聖·桑於1835年出生在巴黎,小時候的生活平凡無奇,除了音樂,還是音樂。他父親雖是內政部的官員,但是聖·桑落地後兩個月,父親便與世長辭。他在母親與祖母的照顧下,順利成長。年幼的聖·桑對聲音異常敏感,愛聽時鐘報時的滴答聲和水開時茶壺的“歌唱”。祖母是他的音樂啟蒙老師,他跟著祖母學鋼琴。小時候他最喜歡的音樂家是樂聖貝多芬,作品也很明顯地受他影響。聖·桑也是壹位音樂神童,而且堪稱空前絕後:他剛剛2歲半就開始學習鋼琴;3歲生日剛過,他就寫出了第壹首鋼琴小品;7歲時,他已正式從師學習作曲了;10歲的聖·桑,已經開了個正式的演奏會,這時的他竟然能夠不看譜就背奏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中的任意壹首。他還是壹個能夠“壹心二用”的人,例如他經常壹邊搞配器,壹邊同別人閑聊,兩不耽誤。奇怪的是,聖·桑曾兩次去爭取羅馬獎,但都遭到失敗,他竟然輸給了今天已幾乎被人們忘記的壹些音樂家。

1848年,他作為旁聽生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師從伯努瓦學管風琴,師從阿萊維學作曲。有壹次,老師考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可是他們誰也彈不出應該準備好的曲子,而聖·桑卻熟練地將這首曲子彈奏出來。老師立即讓他轉為正式學生。青年時代的聖·桑,才華得到許多前輩的賞識。柏遼茲稱贊他為“無所不知,缺少的不過是壹點點實際經驗”。不管是否有“言過其實”之嫌,青年聖·桑超凡的才華是可以肯定的。1852年聖·桑與李斯特相遇,受其影響而在交響曲與協奏曲中轉向“套曲性”布局,而李斯特對他的音樂天分也稱贊不已,稱他為世界上最好的管風琴家。

聖·桑十分支持新人、新作,他是當時法國音樂家中推崇瓦格納歌劇的第壹人,而穆索爾斯基的《鮑裏斯·戈東諾夫》的總譜,也是聖·桑最先從俄國帶回法國的。可以說,印象主義音樂能在法國產生,聖·桑功不可沒。

聖·桑熱愛音樂創作,他曾說:“我生活在音樂中,就像魚生活在水裏壹樣”。他感到自己寫音樂就像是蘋果樹結果,是十分自然的事。在他的壹生中,不但經常以鋼琴家和指揮家的身份活躍於當時法國及歐洲各國的樂壇上,而且還創作了多達169部的各種體裁形式的音樂作品,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其中比較優秀的作品是《動物狂歡節》、《第三交響曲》、交響詩《骷髏之舞》以及《引子與回旋隨想曲》等。聖·桑還輯有拉莫的作品,撰有音樂與哲學論文,著有戲劇與詩歌,文集《音樂回憶》等已譯成英文。由於聖·桑較嫻熟地繼承和掌握了古典傳統的創作技巧,並熟悉當時新的音樂流派在創作技巧上新的發展與探索,因此,他的創作在技術與風格上既能繼承古典的傳統又能吸收新的發展成果。

交響詩《骷髏之舞》又名《死之舞》,作品完成於1874年,1875年在巴黎首次上演,是作者所作的4部交響詩中最負盛名的作品。樂曲是根據法國詩人卡紮裏斯的同名詩篇改編的,描寫死神在墓地裏為壹群骷髏拉小提琴的故事。盡管是描寫死神的,但其中的旋律特別是小提琴卻很動聽。樂曲旋律采用了中世紀末日審判的聖詠《憤怒的日子》的曲調,給人以陰陽怪氣的感覺,描繪出深夜墓地寂靜和恐怖的氣氛。整部作品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

聖·桑的音樂天賦顯露在多個方面。作為法國浪漫樂派的代表,聖·桑也創作了許多充滿浪漫氣息的音樂,《哈瓦那斯舞曲》便是其中之壹,歡快的音樂節奏將人帶回那音樂與藝術令人炫目又充滿激情的世界。此曲頗為有名,是歐洲舞會上的常選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