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屬於鹿科,又名大衛神父鹿,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又稱四不象,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有時到海中銜食海藻。體長達兩米,重300千克。曾經廣布於東亞地區。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為了以供遊獵,殘余的麋鹿被捕捉運到皇家獵苑內飼養。到19世紀時,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壹群。在西方發現後不久被八國聯軍捕捉並從此在中國消失。
生活在黃海濕地大豐保護區的麋鹿
[1]麋鹿又名“四不象”,是中國特有的動物,也是世界珍稀動物。它善於遊泳,再加上寬大的四蹄,非常適合在泥濘的樹林沼澤地帶尋覓青草、樹葉和水生植物等,棲息活動範圍在今天的長江流域壹帶。長江流域是人類繁衍之地,生息於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們為獲得食物而大肆獵取的對象,致使這壹珍稀動物的數量急劇減少,其野生種群很快便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