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的羊腸小道大多不是人工修建的,而是抄近路、趕牛羊的人走得多了,逐漸形成了這條小路,久而久之就成了“路”。有的從山腳開始呈之字形,慢慢爬到山頂。和盤山公路不壹樣。轉彎角度很小很陡,大部分都很陡。因為狹窄,兩個人不能並排走,只能壹前壹後。即使牛羊經過,也只能壹前壹後。如果他們搶道,就有滾下山坡的危險。有些羊腸小道繞到半山腰,陡峭的懸崖邊上,梯田邊上。當妳沿著這條路走的時候,妳會不經意地轉向另壹條路。我家鄉的每座山都有許多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從遠處看就像隨風舞動的白絲帶。
盛夏時節,家鄉的山是最美的,雨水充足,滿山都是草和野花。小路兩旁生機勃勃,有時小路中間還長著幾株頑強不知名的雜草,生怕路過時踩著。綠草豐茂的地方,小路會被淹,但不需要刻意清理。聽著草拍打褲腿的刷刷聲,壹直往前走,但清晨,鞋面和褲腿會被晶瑩的晨露打濕。此時遠離喧囂,走在家鄉的羊腸小道上,頗有幾分閑適寧靜。
深秋過後,冬天來臨,整個黃土高原壹片死寂,草木雕零,壹片荒涼。幹旱加上牛羊踐踏,此時狹窄的小路全是塘土,壹不小心,塘土就過不了腳。在這個季節,大多數人會窩在家裏的土炕上,圍坐在火堆旁,很少出門。小路特別冷清。只有壹大早上學的娃娃和村裏放羊的老頭趕出來的羊稀稀拉拉地經過,有時三三兩兩抄近路走親戚的人慢慢晃動。
但是走羊腸小道是個技術活,上山下山的要領不壹樣。上山時,身體稍微前傾,背部著地,勻速上行。不要太快。不走幾步太快就會氣喘籲籲,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下山的時候稍微往後躺壹點,腿不能伸直,微微彎曲,雙腳勻速向前。如果走不好,小腿會疼好幾天。由於我從小生活在農村,走這條路當然不成問題。小時候要走這條路放羊,幫大人挑麥,牽驢馱亞麻,給正在地裏幹活的父母送午飯。村子周圍的每壹條羊腸小道都非常熟悉,連我都清楚地知道哪條小道有幾個洞,哪個洞經常關著小動物。那時候經常帶著三兩個朋友,在羊腸小道上玩耍。漫不經心的笑聲和帶著鼻涕泡泡的哭聲,全都散落在小路上,融入了黃色的家園,混合著泥土的清冽味道。
現在回去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每次回到家鄉,都要走在熟悉的小路上。還是原來的小路,長滿了雜草,還是原來的山裏娃,只是多了幾分惆悵!狹窄的小路依然展現出形態的瀟灑之美,似乎少了壹點牛羊黃昏從小路歸來時的詩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