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晚唐詩歌中註重視覺印象的特點

中晚唐詩歌中註重視覺印象的特點

答:中晚唐詩歌,從韓孟詩派開始,就已經出現這個“視覺問題”了。韓孟詩派的詩歌裏,尤其是他們所倡導的那種怪奇之風,不借助於人的感官,尤其是視覺,是達不到那種理想的效果的。如韓愈“晝蠅食案繁,宵蚋肌血渥”(《納涼聯句》)這首詩,他用蒼蠅在餐桌上繁殖、蚊子被打得弄了皮膚滿是鮮血,這樣的壹種惡心的場面來寫惡劣的生存環境,如果沒有看過蒼蠅繁殖、文字叮人的人,就沒有這樣‘惡心’的體會。再如他的“靈麻撮狗虱”(《城南聯句》)壹句,也寫的是這種令人作嘔的場面。我們再來看孟郊得詩歌,《遊終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升。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這本是壹種極為常見的自然現象,因為終南山的高,所以太陽和月亮在升起的時候,從下面看去,日月就像在山上生出來的壹樣,我們有視力的人很容易就能想象出這樣的壹種畫面,但是如果是出於黑暗中的人,他就無論如何無法想出。因此看似平常的畫面,實際上經過千思熟慮的,成千上萬的細致觀察的。是離開人的視覺感官就不行的。韓孟詩派的其他人在創作中也有類似風格,不再贅述。

關於中晚唐以後,詩歌中“視覺問題”備受重視的原因,很是值得費心思。我個人認為,可能與詩歌中現實主義因素的加強有關系。安史之亂不僅結束了歷史上壹個輝煌興盛的時代,也結束了那個時代的浪漫主義的種種幻想和期望,人們轉而向內心遁跡或者更多關註於現實社會裏自己的所見所聞。這樣,當詩人們不自覺地把看到的東西寫進詩裏的時候,就有意無意間加強了詩歌的視覺功能。

此外,人的理性意識慢慢在加強也可能是壹個原因。浪漫常與感性相伴,理性伴隨著現實出現,這應當是壹個可證的規律。戰亂結束了人們的幻想的同時,也迎來了人類走向更加理性時代的開始。理性使詩人們開始註意到壹些敏感的問題,關註到壹些前所未有的領域,這些透過他們的眼睛傳達到大腦,又有大腦傳遞給握筆的手,詩歌中就有了“視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