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蘇軾
水明艷陽,山空陰雨。
如果說西湖比死去的美女還要多的話,C+是那麽的合適。
翻譯:
在明媚的陽光下,西湖的水波光粼粼,美不勝收。下雨天,在雨幕的掩護下,西湖周圍的山都是霧蒙蒙的,如果有什麽,也是很奇妙的。如果把西湖比作往日的美景,淡妝是非常合適的。
2.“惠崇河畔的兩個夜景”
宋朝:蘇軾
竹林外的兩三朵桃花,水裏的鴨子,它們首先註意到了春天的暖春。
沙灘上長滿了艾草,蘆筍也開始發芽,河豚正準備逆流而上,從大海遊回河流。
大雁北飛,像是想回到北方的人,卻因為依戀,可憐的團隊。
在飛往北方之前,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裏風雪交加,還是在南方度過大半個春節的南方。
翻譯:
竹林外開著兩三朵桃花,戲水的鴨子最先註意到早春河水的變暖。沙灘上長滿了藜蒿,蘆葦正在萌發短芽。這個時候,河豚就要從海裏遊到江河上遊了。
北方飛來的大雁,就像回到北方的人,戀戀不舍,幾乎被拋下。千裏之外,已經知道北方大漠多雪,不如在江南的春天裏待半個月。
3.標題錫林墻
宋朝:蘇軾
從山峰和山谷的正面和側面,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去看廬山,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面貌。
我認不出廬山的真面目,因為我在廬山。
翻譯:
從側面看,廬山連綿起伏,遠近高低各有不同的面貌。
之所以說不出廬山真面目,是因為我在廬山。
擴展數據: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蘇軾於宗申元豐八年(1085)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為惠崇所作的兩首詩。壹說這首詩寫於江陰。這兩首詩是蘇軾題寫在惠崇的《臨江風光》上的。
蘇軾從1071074(宋神宗熙寧四至七年)任杭將軍,寫了大量描寫西湖風景的詩。這組詩寫於熙寧六年(1073)。
這首詩很籠統。它不是對西湖壹景或壹時壹景的描述,而是對其美景的綜合評價。這首詩的流傳為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的熱愛。
蘇軾稱號西林壁於1084年(宗申元豐七年)五月由黃州降級所移至汝州團練助理員。去汝州時,途經九江,與友人遊廬山。壯麗的景觀引發了旺盛宏偉的想法,於是我寫了幾首關於廬山的詩。這是壹首有圖有景的山水詩,也是壹首哲理詩,在廬山風景的描寫中蘊含著哲理。
“望山側成峰,遠近不同。”有壹句話說的是,遊客可以從遠近高低位置等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印象。有時妳看到連綿起伏的山脈,有時妳看到高聳入雲的山峰。這兩句話概括並生動地寫出了廬山的千姿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