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孫家棟簡介

孫家棟簡介

孫家棟(1929-),出生於遼寧省富縣(今瓦房店),男,黨員,運載火箭和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名譽主席,航天工程系統專家,“兩彈壹星”功臣,“改革先鋒”稱號(2065433)。被業界公認為中國“衛星之父”。1999年獲“兩彈壹星”功勛獎章,2003年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2010 65438+10月11,獲2009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500萬元。

主要貢獻:

孫家棟是中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拓者之壹。他從事航天工作60年,主持研制了45顆衛星。作為我國北鬥導航系統第壹、二代工程的總設計師,實現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組網和應用。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主要倡導者之壹,他擔任探月工程壹期總設計師,樹立了中國航天史上新的裏程碑。

人物生活:

1956,加入中國* * *產黨。

1958畢業於茹科夫斯基軍事學院航空系。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所、第壹設計所副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第壹研究所第壹設計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五研究所副所長、院長,航天工業部副部長、研究員,航天工業部副部長。長期從事導彈和衛星的設計開發。他是中國實驗同步通信衛星的總設計師。

1929出生於遼寧省富縣。

1948被哈工大預科錄取。

1951被空軍選派到蘇聯莫斯科的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飛機設計、維修和管理。

1958畢業,獲全蘇斯大林金質獎章。

1960擔任型號總體總設計師。

1967參與領導中國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壹號”和第壹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的研制。

1971年作為“實踐壹號”衛星總體設計師成功發射。

1975年,第壹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

1982孫家棟曾任航天部總工程師。

1984作為總設計師,領導我國第壹顆同步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成功發射。

65438-0985任航空航天部副部長。

65438-0986,中國第二代衛星“東方紅三號”“風雲二號”總設計師,中巴合作第壹顆地球資源衛星。?

65438年至0989年任中國火箭進入國際市場代表團團長,參與中美兩國政府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協議談判。?

1988孫家棟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92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6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1999被授予兩彈壹星功勛獎章。?

2003年擔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在蘇聯留學:

18歲,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俄語,後轉入汽車系。新中國空軍組建後,人品、學識俱佳的孫家棟被選為急需的俄語翻譯。1951年9月,孫家棟和其他29名戰士被送到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他的學習成績壹直名列前茅。壹年後,孫家棟的照片出現在學院門口最顯眼的“狀元榜”上。原來,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每年都把年終考試得五個全A的學生的照片放進金字塔形的“頂尖學者名單”裏。如果能每年持續保持,他的照片會壹年比壹年大,壹年往上移壹次。

當然,每年都保持是非常困難的。當頂照所剩無幾時,就是學生畢業的時候了。這時候如果還能排到“狀元”的位置,就能得到壹枚斯大林頭像的純金獎章。進入這所學院僅僅5年,孫家棟就獲得了人人羨慕的純金金牌,是當時中國為數不多的留學生。

中國航天工業:

1957年,蘇聯發射世界上第壹顆人造衛星的時候,孫家棟還在蘇聯留學。1958年,毛主席發出了“我們也要造衛星”的號召,也正是在那壹年,孫家棟回國,開始走向太空。

1958年4月,孫家棟從蘇聯回國後,被分配到國防五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前身)第壹分院綜合部報到。讓他做導彈總體。這時,蘇聯提供的第壹批導彈圖紙到了,陸續交付給孫家棟,仿制導彈的工作開始了。就在中國導彈工業剛剛從仿制起步的時候,1960年8月3日,在國防部第五醫院工作的蘇聯專家全部撤離,帶走了所有的圖紙和資料。就在三個月前,蘇聯專家稱中國的火箭專用燃料不合格,要求中國購買蘇聯燃料。結果燃料沒到,幫助中國的專家走了。面對困難,中國科技人員跟隨錢學森,走出了壹條中國航天自主發展之路。就在蘇聯撤走專家17天後,9月1960日,中國成功發射了第壹枚國產燃料短程彈道導彈。當時,孫家棟已經擔任導彈型號總體設計室主任。

不到兩個月後的10月5日,1960+65438+中國成功發射了第壹枚導彈“東風壹號”,準確命中目標。

1962年,中國研制的新型導彈發射試驗失敗。經過分析,主要問題是發動機和控制系統。當時孫家棟的綜合部壓力很大。

65438年至0964年,孫家棟被任命為中程導彈總體總設計師,領導中程戰略導彈總體設計,並編制了大型試驗的試驗大綱。同年6月,中國第二枚中短程導彈發射試驗成功。1966 10,中國攜帶核彈頭搭載改進型中近程地地導彈,成功進行“兩彈組合”飛行試驗,打破了西方國家認為中國“有彈無炮”的論調。

當我國在火箭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和進展,為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奠定基礎時,中科院成立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籌備辦公室,計劃從1970到1971發射我國第壹顆人造衛星。但隨著“文革”爆發,中科院的衛星研制無法進行。面對這壹現實,聶榮臻元帥在1967年初向中央提出成立空間技術研究院,並將其納入軍工序列,以保證衛星工程能按計劃進行。黨中央、國務院同意這壹建議,決定由國防科委負責組建空間技術研究所,由時任七機部副部長的錢學森任所長。在錢學森的推薦下,孫家棟被調任負責第壹顆人造衛星的總體設計。

1967 65438+2月,孫家棟主持了中國“第壹顆衛星”技術方案的再論證,確定“第壹顆衛星”為實驗衛星,命名為“東方紅壹號”。

從37歲開始,孫家棟就壹直活躍在“星壇”。他在主持“東方紅壹號”衛星總體設計不久,又主持了我國第壹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的總體設計。65438-0978,孫家棟在全國科技大會上做了中國返回式衛星研制專題發言。鑒於中國返回式衛星的多項科研成果,會議給予了隆重表彰。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繼“東方紅壹號”通信衛星和返回式衛星成功發射後,我國研制的“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於1984年4月成功發射。65438年至0986年,孫家棟擔任通信衛星東方紅三號總工程師。1987年還主持了中國和巴西聯合研制的風雲二號氣象衛星項目和資源壹號地球資源衛星項目。每個航天項目由五個系統組成:人造衛星、發射場、TT&C通信和衛星應用。五個系統各有壹名總工程師。因為孫家棟負責上述三個航天項目,所以被尊稱為“總工程師”。

1967起,中國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總設計師。在中國自主研制和發射的100艘航天器中,有34艘是由孫家棟擔任技術總監、總設計師或總工程師的,占整個中國航天器的三分之壹。被業界公認為中國“衛星之父”。在研制和試驗過程中,我們深入實際,努力帶領科技人員攻克了壹批技術關鍵,解決了壹系列技術難題。他為中國東方紅壹號衛星的成功發射做出了重要貢獻。

65438年至0989年,孫家棟擔任中國火箭入軌談判代表團團長,參與了中美兩國政府《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協定》的談判。1988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2年,1996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99被授予兩彈壹星功勛獎章。2003年擔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2007年6月24日,18: 05: 04,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第壹顆探月衛星嫦娥壹號成功發射。

榮譽:

1980獲七機部勞動模範稱號,1984獲航天部壹等功,1985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兩項。2010獲得2009年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頒發的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500萬元。

2011 1 11,入圍2010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2011 1 18,“2010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獲得終身成就獎。

人物評價:

孫家棟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中成長起來的傑出科學家,也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者。從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的成功到探月工程的圓滿成功,孫家棟幾十年來為中國航天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美國和人民不會忘記。我為妳的成就感到驕傲。(錢學森評論)

在中國的航天領域,孫家棟是非常權威的。孫家棟幾乎把壹生都獻給了中國的航天事業。(人民網歐陽自遠審稿)

他為人正直,胸懷大局,善於綜合,敢於決策。他非常重視人才培養,通過航天工程實踐培養了壹批優秀的航天科技人才。他的成就受到中國航天界廣大科技人員的欽佩和贊揚。(新華網評論)

青少年好好學習,年輕人帶頭,妳們就是國家的棟梁。導彈,衛星,嫦娥,北鬥,滿天星。寫下妳的傳奇。這些年來,我依然對天空寄以深情。(感動中國獲獎)

人物備註:

當我們掌握了壹定的空間技術,人類的探索必然會向深空發展,第壹步肯定是月球。

探月工程是自主創新工程。我們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必須是“中華牌”。

假設妳決心發射,這裏有壹定的風險,我們絕對不希望發射失敗。

感覺國家賦予了如此重要的任務,得到了國家如此的信任,真的感到非常榮幸,願意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嫦娥工程”給世界的最大亮點就是四個字——“自主創新”。

人物軼事:

1,因左撇子被學校開除。

1935,孫家棟上學。像他母親壹樣,他是左撇子。他沒有被學校接受,兩周後退學了。壹年後,孫家棟學會了熟練使用右手。在營口上學後,他已經能左右打乒乓球,各科成績都很優秀。

2.紅燒肉“吃”出美好未來

1950元宵節,很多同學回家團圓,哈工大預科班安排同學們吃紅燒肉當晚飯。孫家棟決定吃難得的紅燒肉,回姐姐家。飯後,校領導突然來到食堂,通知在場的同學,空軍在招人,當晚就要趕到北京。孫家棟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他當時可能沒有想到,貪婪會帶來光明的未來。

3.相識108天後結婚。

1959年8月9日,在孫家棟和魏第壹次見面後的108天,按照他們的約定,魏從哈爾濱來京找孫家棟,帶著他的雕花Blagi和自己縫制的時尚高跟鞋,在哈爾濱的百貨商店“道裏”裏,背著壹個包,這壹天,領導和同誌們為他們舉行了簡單熱鬧的婚禮。

4.錢學森主持設計了“東方紅壹號”

從65438到0967,孫家棟開始迎來它的第壹次輝煌。他受錢學森委派,調任第壹顆人造衛星總設計師。升任型號總體設計室主任,參與了“P-2”導彈的成功仿制和國產“東風壹號”導彈的試射。

孫家棟和他的妻子魏:

深夜,孫家棟家裏的電話響了。這個時候打電話,他知道多半是工作上的急事。孫家棟跳下床,去外屋接電話。這個電話壹接,好像開會沒完沒了。他的妻子魏看到他已經接了很長時間的電話。她害怕他會著涼,所以她拿了壹件衣服給他穿上。或許電話內容涉及工作機密,又或許他害怕妻子打擾他的研究工作。孫家棟瞪了情人壹眼,示意她離開。就在魏默默轉身離開的時候,孫家棟壹手拿著電話,壹邊俯身翹著二郎腿,壹邊踮起腳尖關上門。

這激怒了魏:“這個家裏就我們兩個人。妳不應該在工作中對我這麽警惕。是職業病!”

盡管有這樣的氣話,魏知道孫家棟的工作是高度機密的。所以每次在家裏遇到孫家棟和同事電話討論工作,她都悄悄離開,默默支持他。

這只是孫家棟家庭生活的壹個剪影。幾十年來,他對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都是那麽壹絲不茍。

孫家棟和魏通過照片相識。1959年4月,我拿到了戰友介紹的魏的照片,孫家棟在哈爾濱給她寫了壹封信。二十天後,兩人在哈爾濱邱琳百貨大樓門口相遇。三個多月後,魏從哈爾濱來到北京找孫家棟。領導和同誌們為他們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兩個年輕人從照片“認識”到結婚,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大齡青年結婚事件完美解決。多少年後,孫家棟提起這件事,說:“婚姻其實是壹種緣分,我相信。”

魏調到北京工作後,成了妻子。此時,魏還不知道孫家棟做了什麽。他不是加班就是開會,出差幾個月。和家人聯系完全靠信件,收信地址只是壹個模糊的“X-box”。有時候,魏很郁悶,只能對著墻說話。

孫家棟的女兒出生於1967,當時他正在執行任務。當嬰兒即將出生時,魏獨自叫了壹輛代步車,叫人把它拉到醫院。因為都是壹個系統的,醫院看不下去了。打電話給孫家棟:“孫主任,妳愛人給妳生了個大胖妞。妳不來看看?”

0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隨著“點火”口令下達,搭載“東方紅壹號”衛星的運載火箭升空,“東方紅”的音樂響徹太空。發射成功的那壹刻,41歲的孫家棟眼裏含著淚。

今年5月1日,所有和孫家棟壹起研制人造衛星的人都提前乘車離開了。他難得有空閑的壹天,忙慣了的人也不知道該幹什麽。所以他乘公共汽車來到天安門廣場。久違的天安門廣場讓他深受感動。走到前門,看到商場門口有人在排隊買當時供不應求的毛衣。他還排隊給愛人買了壹件紅色毛衣。拿著毛衣,他心裏有壹種難以抑制的喜悅:這是對妻子多年勞累的壹點補償。

直到6月1985,6月10,中國航天部才宣布中國運載火箭走向世界。和孫家棟壹起生活了近30年的魏從電視上知道了丈夫的所作所為。

魏說:“自從和孫家棟在壹起,我就沒見他閑過。壹方面,我知道他的工作很重要。另壹方面,他經常不在家,要麽加班,要麽開會,要麽出差。去發射場執行測試任務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不要說我壹點都不想依賴他,但是我想依賴他也依賴不了。年輕的時候,我們老了,年輕了,幾十年就成了自然。現在孩子長大了,家裏沒有負擔,我們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