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功臣塔的歷史

功臣塔的歷史

五代吳越國王錢氏崇信佛教,大興寺塔。朱彜尊在《曝書亭集》中雲:“寺塔之建,吳越武肅倍於九國。”建於錢镠故裏臨安功臣山上的功臣塔,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壹座吳越古塔。

功臣山原名大官山,為錢镠兒時常玩之地。錢镠發跡後,唐昭宗封官晉爵,賞賜甚厚,並下詔改大官山為功臣山。五代後梁乾化五年(915年),錢镠舍功臣堂建功臣寺。功臣塔也應建於此時。

塔為磚砌筒形結構,平面方形。分五層,通高25.12米,立面自下而上逐層收分,無塔心柱,輪廓緩和,形制上有唐塔遺風。

磚砌塔身每層的柱子也都用磚砌築而成,依附在壁體凸出壹半的方形柱子叫倚柱,平柱則為梭形,四邊門洞邊的柱子叫做槏柱。塔的門洞壹般稱作壺門。“壺”的意義原為宮中的小巷,引申有尊貴者出入的意思。塔為供佛之所,佛的出入當然極為尊貴,故名壺門。其四出甬道上用疊澀砌成藻井,這在兩宋時相當流行。塔檐和平座都采用平磚疊澀,出檐較淺。腰檐鋪作和平座鋪作的扶壁拱均為磚制,出跳構件應是木制,已毀,但留有殘洞遺跡。各層平柱上均有柱頭鋪作,底層並用補間鋪作壹朵,扶壁拱為重拱造,從殘洞遺跡判斷就是五鋪作。為加強塔身的整體性,塔壁內安置了許多木筋,這種方法為磚塔建造時所普遍使用。塔頂有生鐵鑄造的覆缽、寶瓶、剎桿。

從遺留的建築痕跡推測,功臣塔是現存疊澀磚出檐的磚塔過渡到磚木混合結構,並使用木構塔檐和平座的最早實例。它在繼承唐塔的風格上又有了創新與發展,可謂承前啟後,其發展脈絡在此塔中表現得相當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