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原文
子曰:“十之五,吾立誌學;我三十歲了;四十而不惑;五十歲時,我知道我的命運;六十歲我聽話;我七十歲還聽話;我沒有越界。”
第二,翻譯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誌讀書,三十歲能自立,四十歲能不為外物所惑,五十歲能明白自己的命運,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感到不適,七十歲能為所欲為而不違反規則。”
第三,來源
春秋時期孔子的《論語·為政》
擴展數據:
壹、創作背景
《論語》共24章。本文的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的“德治”思想,政治上如何求官、做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系,孔子自身學習與修身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孝等道德範疇的進壹步闡述。
第二,欣賞
孔子講述了他學習和修煉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漸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而言,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了解階段;五六十歲是安心安定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影響的階段;七十歲是主體意識和做人規則融合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中有合理的因素。第壹,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壹朝壹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壹朝壹夕就能完成的。學習和鍛煉需要很長時間,要有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言行合壹,自覺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為之。這兩點適用於任何人。
三。作者簡介
孔子,姓邱,名,春秋時期魯國人,祖上是宋國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學創始人。孔子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傑作,在世時被譽為“天聖”、“天目多”。他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的學者之壹,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子的聖人、至聖、至聖之師、千古之師,位列“天下十大文化名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