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孝敬與母親團聚,從而開了這淒慘的分離的柴門遠去,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思母》——宋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譯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蘆花打得滿天飄飛,自己落下了傷心的淚水,滿頭白發的老母親再也不會到門口倚靠者柴門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黃梅時節,家中糧斷,只好典當袈裟,糴米回家,奉養老母。
分類
1、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
2、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壹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為有別於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
3、詞。詞是壹種詩的別體,萌芽於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壹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
4、散曲。壹種韻文形式,出現於南宋和金代,盛行於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
5、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詩歌的壹種,與古典詩歌相比而言,雖都為感於物而作,但壹般不拘格式和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