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邑在2600多年前修建了城墻。春秋時期,它已成為齊國西部的重要城鎮。“龍”指長水,發源於趵突泉。甲骨文中已經有了洛邑二字,這是濟南最早有記載的地名。當時濟南叫“洛邑”。戰國時改稱“李夏怡”,漢初稱“酈城”。這兩個名字都是以城南的驪山命名的。
元代趙孟頫的《趵突泉》詩中有“長水發於人間無處,白玉壺湧出於平地(定義:長水發於人間無處,平地噴出之水似白玉壺)”的詩句。
濟南市歷下區在春秋戰國時期屬齊國,秦時的濟北縣稱為麗霞。1955稱市壹區,9月更名歷下區。1967更名為宏偉區,1973更名為歷下區。
擴展數據:
自漢代以來,農歷的前三個月的第四天被定為“上巳”。這壹天,人們去海濱洗滌,以消除不祥,稱為“修復”。魏晉以後,他決定這壹天為三月初三。在這壹天的靜修後,人們會舉行野餐,宴會和詩歌與酒的盛宴。
消遣的人在蜿蜒的水流旁成排而坐,將酒裝入杯中,放在托盤上,放在溪流上遊的水面上,使其向下遊漂浮。當杯子飄到壹個曲折的角落時,往往會停下來;即使妳不在前壹個拐角停下來,妳也會在下壹個拐角停下來。
誰攔在玻璃前,誰就得喝,喝完了還得唱首詩。如果詩歌不及格,他將被罰款。這叫“流水”或“流水”。
早在北魏時期,濟南的士大夫和曲水亭街道就修建了曲水流杯池。劉備池就是現在的王宓池,池中的水向北流,曲折向東,至今已到了曲水亭街。在當時,這裏是壹個理想的曲水之地,有清澈的小溪,柳樹和柔軟的草地。
現在曲水亭街位於珍珠泉以北,大明湖畔百花洲以南。曲水亭還在,但溪水已無波折,水閣早已拆除。但如果順著水流,從王府池到棲鳳橋,還是能依稀找到曲流浹背、曲水潺潺的痕跡。
尤其是這壹帶,還多了“家家泉水,戶戶倒掛”的春城風格。雖然看不到這裏的“曲水流動”,但這裏的美景足以讓人流連忘返。
百度百科-濟南(山東省省會及副省級城市)
百度百科-洛邑
濟南市人民政府-首頁>市場行情>文化之城>城市名稱的由來是什麽?
濟南市人民政府-首頁>市場行情>文化之城>濟南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