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壹、被聞壹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壹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
壹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壹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而聞名。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
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壹開篇便就題生發,勾勒出壹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潮生。
這裏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壹起,氣勢宏偉。
這時壹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壹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
月光閃耀千萬裏之遙,哪壹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壹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壹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
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壹樣的銀輝色。
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壹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
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壹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壹個純凈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
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壹種欣慰。
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壹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
壹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麽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
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雲”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托物寓情。
白雲飄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
“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壹家、壹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壹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壹往壹復,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
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壹是浮雲遊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裏“卷”和“拂”兩個癡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遙寄相思之情。 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
“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淒苦的寞寞之情。
沈沈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壹方,道路是多麽遙遠。“沈沈”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
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壹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壹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沙、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
2.關於春的詩句及賞析《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3.壹句寫春的詩句和評析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春曉》
賞析:
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壹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壹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壹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壹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壹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
4.寫春的詩句加賞析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後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唐 杜甫《春運》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
荇:荇菜,壹種水生草本植物。唐 杜甫《曲江對雨》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壹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
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唐 錢起《春郊》燕子不歸春事晚,壹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唐 韓愈《春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裏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壹點細芽,遠看壹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
絕勝;遠遠勝過。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萬樹江邊杏,新開壹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壹夜風:壹夜春風。
唐 王涯《春遊曲》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颯颯:風聲。 唐 李商隱《無題四首》寒隨壹夜去,春還五更來 唐 史青《應詔賦得除夜》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唐 丘為《題農父廬舍》不覺春風換柳條 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唐 趙嘏《喜張沨及第》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1、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樣子。倉庚:鶯。
喈喈:鳥鳴聲眾而和。蘩:白蒿。
祁祁:眾多。 《詩經·小雅·出車》2、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3、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4、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5、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6、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7、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
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8、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
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 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9、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
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10、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2 描寫春天的詩句50個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壹片春色。
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轉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綠。
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11、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12、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14、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15、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16、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17、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18、鹹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20、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21、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22、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雲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壹樣綿延不斷。唐 劉昚虛《闕題》23、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壹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24、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
後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唐 杜甫《春運》25、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26、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
荇:荇菜,壹種水。
5.關於《春》的句子賞析①為什麽用兩個"盼望著"?(體現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麽不說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鉆出來"?(如果說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只能理解為小草本來就是這樣,課文的說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讓小草充滿生機,顯得極為可愛)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後都描寫花,為什麽中間夾壹句動物的描寫?(蜂鬧蝶舞,是側面寫春花繁茂、鮮艷和甜香,同時用蜂蝶的"鬧、飛"襯花的香甜艷麗,使畫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頂上全籠著壹層薄煙。"為什麽要這樣寫春雨?(這是春雨迷蒙時特有的景狀,作者觀察細致,整個空間彌漫著牛毛、花針、細絲壹般的春雨,遠望去,屋頂上像有壹層薄煙,而且是"籠"著,壹個"籠"字,非常傳神地顯示出細雨朦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這裏的"工夫"是指時間,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壹年的時間,可以做好許多事情,告訴人們應當把握時機,奮發向上)
⑥文章的結尾為什麽選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這些比喻非常形象、貼切,春天給人以新生命,給人以美麗多姿,給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這裏,我們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間有相似點)
6.關於春天的詩句(有賞析的和解釋)關於春天的詩句如下:
1.宋代誌南的《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譯文:
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拄著拐杖,走過小橋,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
絲絲細雨,淋不濕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艷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飏。
這是壹首膾炙人口的七絕名詩。詩僧誌南亦因這首描寫二月春景的詩而名留千古。
首二句寫詩人的行蹤,尾二句寫詩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筆精妙,予人以清涼幽靜的美感:斑駁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輕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樸的小橋和無事的老僧,構成壹幅渾然天成的遊春圖。壹句“杖藜扶我過橋東”,詩意地表現了禪宗所崇尚的物我合壹的佳境。
尾二句造語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體味:小橋東邊,杏花如煙,楊柳如線,細雨如酥,和風如絲。那杏花煙雨,欲沾人衣而不濕,何其令人愜意;那楊柳和風,吹在臉上涼美而不覺寒冷,它們是何等善解人意。這清涼的春意,不正是春天清涼的禪意的昭示麽?這迷人的春景,正是詩人眼中迷人的禪境。
在詩人眼中,禪就在古木中、溪水裏、篷船上、杖藜頭,在小橋東邊,在老僧心頭,在杏花雨中,在楊柳風裏,在那沾而欲濕的涼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裏,禪就是春天,就是壹切的壹切,就是絕句,就是詩!
“詩有四種高妙:壹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礙而實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寫出幽微,如清潭見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剝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宋·姜夔《白石道人詩說》)不說理,也不說禪,卻極有禪趣,本詩可謂是自然高妙!
7.求壹篇關於春的詩,並賞析大林寺桃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註釋
人間①四月芳菲②盡?山寺③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④轉入此中⑤來
①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春曉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絕 類別:記時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註釋
註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聞:聽。
賞析:
詩歌從春鳥的啼鳴、春風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謝落等聲音,讓讀者通過聽覺,
然後運用想象的思維方法,轉換到視覺,在眼前展開壹夜風雨後的春天景色,構
思非常獨到。詩歌語言自然樸素,通俗易懂,卻又耐人尋味:不知不覺的又來到
了壹個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覺的又開始了壹次花開花落。思想著這壹年壹度的春
色,人生的感慨便會油然而起,或淡或濃地縈回心頭。
②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壹。
④不知:豈料、想不到。
⑤此中:這深山的寺廟裏。
這首七絕是壹首紀遊詩,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於江州。是說初夏時節詩人來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壹片盛開的桃花;原因惜春、戀春之情,怨恨春去無情,誰知是錯怪了春,原來它並未歸去,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壹樣,偷偷地躲到這山寺裏來了。這首詩把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立意新穎,構思靈巧,意境深邃,富於情趣,啟人神思,惹人喜愛,是唐人絕句中又壹珍品。
--引自李濟洲編著之《全唐詩佳句賞析》
這首詩作於元和十二年(817)初夏,當時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任上。這是壹首紀遊詩,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關於他寫這首詩的壹點情況,本集有《遊大林寺序》壹文,可參考。
全詩短短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麽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壹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憶江南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詞 類別: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1]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2]
能不憶江南。
註釋
①據《樂府雜錄》,此詞又名《謝秋娘》,系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雙雕五十四字,皆平韻。
②諳(音安):熟悉。
③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品評
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壹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壹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壹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余情搖漾的境界中。
8.關於春天的詩句及其賞析春天的詩句:《春夜喜雨》這是唐代詩人杜甫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賞析:創作此詩時,詩人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
《錢塘湖春行》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賞析:全詩以“春”字為著眼點,景中寄情,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喜悅輕松地情緒。
9.要10首有關春天的古詩及賞析1)杜甫《春夜喜雨》賞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壹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
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
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麽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
可見,驚喜於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願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壹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壹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凝而成…… 2)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賞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壹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
“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壹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遊程中所見。
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壹片生機勃勃之勢。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
壹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用壹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
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
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壹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這聯和上聯是此詩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
這更是壹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聯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從孤山北面到現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詩人壹路走來壹路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空中春燕銜泥、堤岸春花漸開、春草剛綠,詩人敏銳細膩的筆觸,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正在舒展地著上春裝。
詩人贊美西湖的春色,並且指出他最愛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兩邊是水,堤兩旁種滿了柳樹、桃樹。
春天走在白堤上,淡淡的湖水就在妳的腳邊,妳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霧,如絲如縷,飄拂在妳的臉上,使妳心中湧生無限溫柔無限愛,妳像在夢境、在仙境。當春天走在白堤上時,妳就更能體味到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感覺和心情了。
全詩的題意主要在壹個“行”字上,扣緊“春行”二字來描寫景物的。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壹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
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
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並善於在行進途中展開了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還善於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絕句》賞析 千裏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壹首七絕。江南多麽迷人,多麽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已經給我們描繪了壹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只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壹些,似乎領我們參觀了幾個景點,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壹番情趣。“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首先詩人把我們帶入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
妳看,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那帝水的村莊,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風招展的酒旗,多麽令人心馳神往!“千裏”說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壹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裏有過渡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築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