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文章簡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四課《詩兩首》中其中的壹首詩,它是詩人泰戈爾創作的壹篇優美的詩歌,其篇幅短小,意蘊豐富。由假象“假如我變成了壹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發想象——壹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壹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
二、總體目標:培養學生感悟散文詩的能力。
具體目標:1、培養吟誦詩歌的能力。(詩的情感、詩的語境、詩的意象無壹不是讀出來的,讀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另壹種形式;而且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也能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壹些有價值的問題。)
2、感悟世間至愛親情。
教學策略:引領學生壹塊去感悟詩歌。借助音樂、圖片,通過朗讀、理解、想象來逐步感悟。先感悟《金色花》的美,然後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感悟來學習《荷葉母親》。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1、引導學生朗讀、理解、感悟。
2、引導學生尋找比較點,進行比較學習。
三、詩歌的主要特點及審美特征決定了“感悟“是培養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
唐代詩論家司空圖說過:“辨於味而後可言詩”。“辨味”就是在形象感受的基礎上,進入作品的特定情境,特定角色之中,去感受生活,體驗情感————這就是要品嘗語言的滋味,揣摩形象的意味。古人所說“披文、入情、討源、受用”與此相同。這些提法其實都可以說成是“感悟”。
1、強烈的抒情性,是詩歌的重要特征。詩歌的感情可以直接抒發,還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誌。
2、豐富的想象性,這是由詩歌形象的間接性決定的,它給人創造了無比廣闊的思維空間。
3、鮮明的音樂性,這主要表現在節奏和韻律兩個方面。
4、兼有散文自然、清新、飄逸的特點。
四、對“感悟”的理解
所謂“感悟”其實可以分為“感”和“悟”兩個心理過程。“感”即“感觸”“接觸”。這個過程是以文本的細節局部為對象的。這個過程是過渡性的,引發性的,讀者的心理流向即刻向“悟”的方向發展。所謂“悟”就是由表及裏,見微知著。可以說“感”是“悟”的基礎,“悟”是“感”的目的。兩者雖然不能截然分開,卻還是有區別的。壹方面,“感”著眼於文本的組成部分,“悟”著眼於文本的整體;另壹方面,“悟”比“感”具有更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感”強調的是審美客體,“悟”強調的是欣賞主體自身的認知和經驗。
五、學習資料
1、作家介紹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小說家、戲劇家、散文家、社會活動家。他生長於壹個文學藝術氣氛極濃的家庭,從小受到較好熏陶。1878年留學英國倫敦大學,攻讀法律,但致力於研究英國文學和西洋音樂。1924年曾來中國,並著書、撰文,表達對中國人人民的情誼。壹生寫有詩集五十多部,中長篇小說十二部,短篇小說百余篇,戲劇二十余種。主要作品有詩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誌》,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在印度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但在輝煌的背後卻是他不幸的壹生。他在很小的時候失去了母親,在他三十五歲前後,親愛的妻子死了,壹雙可愛的兒女也都相繼夭亡。這些不幸籠罩在他身上,卻使他做出世界上最柔和甜美的愛的頌歌。他想通過歌聲,把愛的光輝撒遍世界的每壹個角落。這首散文詩表現的其實是壹種理想中的母子之愛,甜蜜、默契,歡樂而神奇,甚至帶有壹種宗教色彩。
泰戈爾的想像多麽的新奇而美妙,但沒有人看了這首詩會想到20世紀初,也就是泰戈爾寫這首詩歌的時候,是他個人最不幸的時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壹對兒女相繼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寫出如此充滿童趣,充滿母愛的文章。可見,他心中有多少的愛,對生命的愛,對孩子的愛,對自然的愛,對所有壹切的愛,他是壹個何其博愛的人啊!是愛支撐他寫出偉大的關於愛的作品,愛的力量真的偉大,超越壹切。
2、作家介紹
冰心,女,原名謝婉瑩,1900年生,福建長樂人,現代著名文學家。1923年燕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同年去美國留學,獲威爾斯女子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26年回國,曾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大學、清華大學等任教。1938年參加中國文藝家協會,系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第三屆理事。1946年後,到日本東京大學任教。1951年回國後,歷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全國人大壹至五屆代表,中國作協第五屆名譽主席。1919年開始發表文章。1923年她的第壹個詩集《繁星》出版,這是中國小詩最初之作,也是影響最大之作。著有散文集《寄小讀者》;詩集《繁星》、《春水》;兒童文學集《小桔燈》等,此外還有壹組關於婦女問題的小說,影響很大。她的著作收集在《冰心文集》6卷本裏。
3、相關鏈接——-泰戈爾與中國
泰戈爾是中國人民的朋友。早在1881年,他就寫了著名的論文《死亡的交易》,譴責英國對中國的毒藥貿易。1916年,泰戈爾譴責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他預言:“中國這種巨大的力量壹旦能夠在現代化的道路上運行,那就是說掌握現代化科學,那時候,在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攔阻他們向前邁進。”1924年,泰戈爾訪問中國。1937年,他在自己創辦的國際大學裏開辦了中國學院。
4、冰心遙寄印度哲人泰戈爾
泰戈爾!美麗莊嚴的泰戈爾!當我超過“無限之生”的壹條界線——生——的時候,妳也已經越過了這條界線,為人類放了無限的光明了。
只是我竟不知道世界上有妳——
在去年秋風蕭瑟,月明星稀的壹個晚上,壹本書無意中將妳介紹給我,我讀完了妳的傳略和詩文…心中不作別想,只深深的覺得澄澈——淒美。
妳的極端信仰——妳的“宇宙和個人的心靈中間有壹大調和”的信仰;妳的存蓄“天然的美感”,發揮“天然的美感”的詩詞;都滲入我的腦海中,和我原來的“不能言說”的思想,壹縷縷的合成琴弦,奏出縹緲神奇無調無聲的音樂。
泰戈爾!謝謝妳以快美的詩情,救治我天賦的悲哀;謝謝妳以超卓的哲理,慰籍我心靈的寂寞。
這時我把筆深宵,追寫了這篇贊嘆感謝的文字,只不過傾吐我的心思,何嘗求妳知道!然而我們既在“梵”中合壹了,我也寫了,妳也看見了。
1920年8月30日夜
5、泰戈爾對冰心的影響
泰戈爾和冰心生活在兩個不同的國度,年齡相差近40歲,泰戈爾出生於1861年,冰心出生於1900年。但是泰戈爾的《飛鳥集》對冰心的文學創作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沒有看到《飛鳥集》之前,冰心初期的詩作只是平時隨便記下的“隨時隨地的感想和回憶”。後來受到《飛鳥集》的影響,覺得自己那些三言兩語的小雜感裏也有著詩的因子,這才整理起來,而成為兩本小詩集,這就是《繁星》、《春水》。《繁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本小詩集。這兩本含蓄雋永,富於哲理的小詩集的出版,促使“五四”以來的新詩,進入了壹個小詩流行的時代。
冰心受泰戈爾的影響其實不是偶然的,有著必然的因素。兩人都長在優裕而溫暖的家庭裏。泰戈爾說“我小的時候,得益最大的便是文學與藝術的空氣彌漫於我的家庭”。冰心的母親也是有文化的人,喜歡看書,冰心說:“我母親是世界上最好的母親中最好的壹個”。幼年的冰心深受家庭的熏陶,五六歲便開始走進書的天地。泰戈爾哲學思想的核心是泛神論。“愛”又成為他解決壹切紛爭和實現理想的基本力量。冰心從小進入教會學校讀書接受了“愛壹切人”的基督教義,這與泰戈爾的“愛的哲學”是契合的。因此冰心很容易就接受了泰戈爾的哲學思想。把“歌頌母愛、歌頌童真、歌頌自然”,作為她早期詩歌散文創作的主題。《飛鳥集》是寫兒童心理的小詩集。它寫了兒童對母親的愛,兒童眼裏奇幻的世界。冰心由此得到啟發。不僅從思想上,而且從藝術形式上,《繁星》、《春水》都可謂是中國版的《飛鳥集》。
而惟獨冰心最得泰戈爾思想和藝術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畢肖的泰戈爾的私淑弟子”(徐誌摩《泰戈爾來華》)。
6、印度佛教聖物——金色花:印度聖樹,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譯名亦作“瞻波伽”或“占博伽”。
7、關於《羅摩衍那》:古代印度人不註意自己的歷史,尤其不註意系統地記錄自己的歷史,而是以神話故事形式述說古代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或英雄人物事跡。《羅摩衍那》為印度敘事詩,相傳系蟻垤所作。今傳本形式約為公元二世紀間所形成。全書分為七卷,***二萬四千頌,皆系敘述羅摩生平之作,《羅摩衍那》又叫《羅摩傳》,是印度歷史上最有名的兩部史詩之壹。印度教的神祗多如繁星,壹些歌頌大眾神的事跡仍深入民心。《羅摩衍那》和另外壹部《摩訶婆羅多(Mahabarata)》就是代表。在印度不記錄歷史的中世紀,它甚至就是歷史。這兩部史詩之恢弘磅礴,足堪和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比美。這些傳說,往往和宗教聯系在壹起,至今仍在印度人民中廣為流傳,成為他們思想行為、道德觀念的準則和生活的楷模。
8、關於文中的禱告:在宗教盛行的印度,絕大部分印度人篤信宗教。印度人認為,信仰宗教是天經地義的,不信仰宗教倒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宗教在印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設有祭壇或禱告室。禱告就是人與上帝傾談,讀聖經是聆聽上帝對人說話。許多人把禱告比喻作屬靈的呼吸,聖經則是屬靈的糧食,這兩項都是靈命中必不可缺少的要素。
9、意象————-詩歌的意象是詩歌中借以表現思想感情的物象,可以是壹種事物,也可以是幾種事物壹同來表現感情.都叫做意象.。
意境——-所謂“意境”,就是作者在詩歌與散文中,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是抒情作品中呈現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同時也包括作者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
中國古詩詞意境的特點:①虛實相生②情景交融
中國古代詩詞情景交融的方式:
①觸景生情(先景後情)②寓情於景
③緣情造景(先情後景)④借景抒情
①觸景生情,情由景生。②緣情造景,景由情生
③景語情語,情景交融。④景略情在,直抒胸懷。
六、教學過程
(壹)用飽含感情的語句導入(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而入情。”)
1、20世紀初期的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壓迫,經濟上受到剝削,使這個古老國家的人民陷入貧窮、愚昧之中。為了喚醒這個沈睡的巨人,兩位偉人應運而生了。壹位是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聖雄”甘地,另外壹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偉大的文化巨匠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在人們的印象中,泰戈爾是以偉大的“歌手與哲人”的雙重身份出現的。他的作品本世紀初就已開始與中國讀者見面,對中國現代作家如冰心、鄭振鐸、郭沫若、徐誌摩等人的早期創作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幾十年來,泰戈爾壹直是我國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家之壹。今天,就讓我們***同領略泰戈爾詩歌的藝術魅力。
2、同學們:世上有壹部書是永遠也讀不完、寫不完的,那就是母愛!
母愛就象壹首田園詩,幽遠純凈,和雅清淡;
母愛就是壹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
母愛就象壹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
母愛就是壹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這個世界上,我們什麽都可以忘記,但不能忘記母親給予我們的壹切……今天,就讓我們壹起通過泰戈爾的詩歌來感受著偉大的母愛吧。
3、用歌曲《媽媽的吻》導入,讓歌中深摯的傾訴撥動學生的心弦。
這是流行於上世紀80年代的壹首歌曲,歷經20年淘洗,唱在今天,仍是分外動人,恐怕就是因為它表現了母親對兒女無私的愛,更唱出了兒女對母親的深摯的傾訴。這種情感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這種情感也不會有地域的界限,這是人類***同歌詠的永恒主題。
有人曾用飽蘸童心之筆,盡情描繪了這種情感,抒寫了壹首首純真詩篇,這個便是泰戈爾。
今天,我們就來壹起欣賞以母愛為主題的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讓我們期待壹次美的洗禮!
4、(播放歌曲《魯冰花》導入新課)大家知道這首歌曲的歌名嗎?誰能說說這首歌曲表達了壹種什麽樣的感情呢?學生回答。(教師導入)是啊!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母子之情是全人類的***同情感,今天我們壹起來欣賞表達母親和子女之間親密情感的散文詩——《金色花》。
(二)朗讀感悟——從整體上把握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與感情。
葉聖陶先生說:“吟誦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壹種學習方法,……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這是可貴的壹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
朗讀,既是語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學的,又是審美的。朗讀中要做到:
(1)循序漸進。朗讀詩歌時,要使學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與作者的情感交融在壹起,入情入境,使學生朗讀真正做到流暢自如,感情豐富。因此,在朗讀教學中絕不可急於求成,應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深入。
(2)把握基調。壹篇詩歌反映的總的感情傾向即感情基調,朗讀壹篇詩歌的主要語調就是朗讀基調。要朗讀好壹篇詩歌,領會中心,首先就要把握好基調。所以開始階段,老師要指導學生朗讀,把握詩歌大意及朗讀基調,為理解詩歌作基礎。
(3)體驗情感。在理解詩歌時,要註意講解和朗讀的有機結合,讓學生用情的讀,深入的理解。感受、體會其節奏和音韻的優美,體驗其思想和藝術、情感的魅力,增強詩歌語感。
(4)教學中可以采用集體讀,分組讀,男女聲輪讀的方法,讀出詩的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