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窮鄉僻壤出刁民”這句話最早是從哪裏來的?

“窮鄉僻壤出刁民”這句話最早是從哪裏來的?

乾隆鎮江的故事最早出現在這句話裏。大致內容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在鎮江停留。他狂妄自大,拿鎮江人開玩笑。他不想被嘲笑。最後,他咬牙切齒地給了鎮江壹句“禦用評語”——“入了不毛之地,壹條刁蠻的母狗”。後來會被解讀為“進了不毛之地就是不守規矩的人”!

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認識到環境對壹個人的重要性。野蠻沒文化的人,容易出現在師資不發達,信息來源不暢的地方,這是貶義的。

擴展數據:

“刁民”未必是無知。可能是人民中的智者。“刁民”,有時與官員相對應,是官員對壹些刁民的專稱。“刁民”是壹類刁難官員,難以對付的人。自古以來,官員都不喜歡“刁民”。“刁民”多了,工作難做,當官難。“刁民”具有流氓、狡猾、奸詐特征的人,稱為刁民。也可以說是不講道理的人,惡毒的人。

中國“刁民”的悠久歷史,與中國“民本”思想的主導地位有關。在壹個生存權可以被隨意剝奪的社會,沒有不守規矩的人,只有“聽話的人”或者“暴民”!曾國藩在衡陽練兵時,曾為正在搶糧的饑民壹次性砍下20多個血淋淋的人頭。曾的解釋是亂世要用重典。在這種重典之下,誰敢不守規矩?在日本統治的中國滿洲,沒有人敢捉弄皇軍,所以當時只有“良民”和抗日戰士,沒有“刁民”。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