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時間
石門是漢永平六至九年(公元63-66年)修賞斜棧道過程中開鑿的。韓健二年(148),《石門頌》記載:“至於永平,有四年,聖旨傾斜,石門削之。”永平第四年,明帝發布詔書。漢中州府直軍經過壹年的準備,六年組織二千多人在永平開工,九年在永平完工。北魏永平二年(509),王元在《石門銘》中寫道:“此門為永平所穿。”《漢·朱軍開賞道崖》載:“永平六年,漢中郡由廣漢、蜀郡、巴郡二千六百九十人以書信開賞。”
形狀和挖掘
石門是坡道的重要遺跡。作為1900多年前完成的偉大工程,其發掘技術值得關註。1960左右,文物部門實地勘察,在已報國務院備案的《石門道及其石刻》檔案中記載:“石門隧道東墻長16.5米,西墻長15米;北道口高3.75米,寬4.1米,南道口高3.45米,寬4.2米。南北高度不壹樣,南北高度差30到50厘米。”石門內壁沒有斧、鑿、鉆等工具留下的痕跡,巖面修整光滑。清代羅秀書等人記載石門被火、水或醋擊打。《包谷碑略》所載梁清寬書賈漢夫《修棧道之歌》中有壹句詩,說明石門用水火淬法破石。
文物
1961年,包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被確定為全國第壹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東漢永平開石門以來,歷代官員、商人、文人雅士,在飽覽勝景的同時,把事情記錄下來,吟誦出來,把自己的感受寫成文章,世代鐫刻在石門內外的崖壁上。就這樣,形成了壯觀的石門崖石刻。據1960年文物調查統計,石門舊址共有石刻104種,其中石門內壁石刻34種,從漢魏到明清。琳瑯滿目的東西,像石雕的寶庫。在眾多的石刻中,從漢代到南宋的13種石刻,在古今中外都是出類拔萃、名揚天下的。其中,精美的石雕是自漢代以來書法和雕刻的最高藝術結晶。早在唐宋時期就聞名全國,受到歷代考古學家和書法家的高度贊揚。
20世紀70年代初,國家修建石門水庫,為了保護文物不被淹沒在水庫下,這些石刻中有13件被鑿了下來,現在陳列在漢中博物館寬敞明亮的展廳裏。
在古漢臺的碑廊裏,嵌著壹塊黑色的大理石碑。以上八個行書大字“石門,漢中,日本之師”由日本著名書法家野口勇先生題寫。“漢中石門”銘文指的是漢中博物館(古漢臺)陳列的優秀摩崖石刻——石門十三。可想而知,石門十三品在書法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