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在西山附近慢慢下沈,黃河流入東海。
更上壹層樓,看得更遠
這是壹首幾乎人人都會背的經典詩句。記得年輕的時候,為了加深對這首古詩的理解,特意去查了王之渙的傳記,從此愛上了盛唐時期的文學詩詞。
詩裏寫的是黃河之水在樓前流下。奔騰咆哮著滾向南方,在遠處轉向東方,流向大海。這是從地面到地平線,從近到遠,從西到東。兩首詩合在壹起,上下、遠近、物的景物都被包容在筆端之下,使畫面顯得格外寬廣悠遠。當時詩人在鸛雀樓上,不可能看到黃河入海。所以把句子寫在了詩的中間,這是前景和天空中間結合的壹種方式。這樣寫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稱太陽為“白天”是壹種現實主義風格。斜陽托山,雲遮霧障。此時,已經減弱的太陽的亮度更加暗淡,詩人直接觀察“日”的奇觀。至於“黃河”,也是現實的。它像壹條金色的絲帶,在群山中飛翔。表達了作者登高望遠的非凡抱負,反映了盛唐人積極進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