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蒹葭》表現手法

《蒹葭》表現手法

《蒹葭》運用了借景抒情,賦與興的表現手法,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淒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

《蒹葭》出自先秦佚名《詩經·國風·秦風》,全詩原文如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壹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白話文釋義:河邊大片的蘆葦青蒼蒼,秋深了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追隨她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河水中央。河邊蘆葦壹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幹。我魂牽夢繞的人她就在河水對岸。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水中小洲。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岸壹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水中的沙灘。

擴展資料

《國風·秦風·蒹葭》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壹篇。這首懷人詩歷來解說不壹。有人認為作者在思念戀人,由於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詩的主旨是寫愛情;有人說是詩人借懷友諷刺秦襄公不能禮賢下士,致使賢士隱居、不肯出來做官。

全詩三章,每章八句。多數學者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壹種象征,把“在水壹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壹切可望難即情境的壹個藝術範型。這裏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

這裏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

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壹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