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戰役遺址
官渡古戰場位於鄭州中牟縣城東北2.5公裏的官渡橋村,因官渡水而得名。村裏原來的關帝廟裏有壹塊清代乾隆年間的石碑,碑文上寫著:“官渡是關帝不肯斬袁的地方。”據中牟縣誌記載,這裏的老城叫官渡城,也有臺灣地名“官渡臺”或“曹公臺”,是東漢曹操、袁紹拒守的地方。附近有個“水淹村”。離官渡20公裏的火莊有個“袁紹剛”,據說是袁紹兵的駐地。
中牟縣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接鄭州,東接開封。旅遊和地表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中牟縣地處中原腹地。1,700多年前,著名的曹淵“官渡之戰”就發生在這裏。在新規劃的官渡古戰場旅遊區內,除了有官渡橋遺址、曹、遺址、元代拒伐將軍紀念碑外,還有占地50畝的古戰場藝術宮,是“三國旅遊線上的重要文化景觀。
中牟縣位於河南省中部,隸屬省會鄭州。東鄰古都開封,西接省會鄭州,總土地面積1416.6平方公裏,總人口68萬。轄6鄉6鎮431個行政村。
官渡之戰的結果及其影響
官渡之戰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其過人的才智和膽識,寫下了他軍旅生涯中最輝煌的壹頁。官渡之戰是使當時的中國北方由分裂走向統壹的壹場關鍵的袁曹勢力轉換之戰,對三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曹駿在這場戰爭中的勝利不是偶然的。元曹合並戰爭雖然是封建割據勢力之間的鬥爭,但實現了地區統壹,客觀上符合人民的意願。官渡壹戰後,曹操終於扭轉了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壹北方奠定了基礎。
著名的“雙方強弱不同,弱者讓出第壹步,然後進攻敵人,從而獲勝”的例子之壹。戰爭的勝負取決於雙方的政治、軍事、經濟條件,但首先是雙方軍事實力的較量。官渡之戰,曹操的實力明顯不如袁紹,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都占絕對優勢。但他以少攻多,乘虛而入,最終大獲全勝。取勝之道值得後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