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壹天,顏淵、季路在旁邊侍奉孔子時,孔子說:“妳們各自有什麽樣的的誌向,說來聽聽?”子路說:“我的車馬、華服、皮草都可以和朋友***用,即使用壞了,也沒關系。”顏淵說:“希望自己能成為壹個不自誇、不自吹的人。”子路對孔子說:“我們想聽聽老師的誌向。”孔子說:“我想做壹個老年人因我而安心、朋友眼中誠信、年輕人能經常懷念的人。”
感悟 :顏淵、季路、孔子,分別講了他們各自做人的理想,三個人的境界都在常人之上,卻又各自有分別,代表了做人的三種理想境界。顏淵不被外物所惑,脫離了物欲的羈絆;季路只追求默默無聞地做實事、做好事,不願意去表白去吹噓,不在乎外在的名聲,努力去自我修煉;孔子則更關註能給周圍的人帶來什麽樣的感受,讓與他相處的人都能有好心情、有成長、有收獲。不重利、不重名追求自度與自度之後的度人是壹個不斷升級的人格境界,也是我們普通人應該學習、修煉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