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秋思》作者範仲淹?朝代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邊境上秋天壹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在重重疊疊的山峰裏。
暮靄沈沈,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喝壹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裏,思緒萬千,想起邊患不平,功業未成,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故裏。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頭發,只好默默地流淚。
創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詞人任陜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詞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宋朝從建立之後,就采取重內輕外政策,對內加緊控制,把禁軍分駐全國各地,而在邊疆上長期放棄警戒,武備松弛。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宋廷調兵遣將,揚聲討伐,而事起倉卒,將不知兵,兵不知戰,以致每戰輒敗。
詞人移知延州,到任後,壹方面加強軍隊訓練,壹方面在延州周圍構築防禦工事,始終居於守勢,不敢輕易出擊,延州局勢才暫時穩定下來,就整個形勢來說,延州仍處於孤立狀態。
所以“孤城閉”三字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軍事態勢,反映出宋朝守軍力量是很薄弱的,作為指揮部所在地的城門,太陽壹落就關閉起來,表現了形勢的嚴重性。這壹句就為下片的抒情作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