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考古詩欣賞題常見考點及唐詩欣賞技法

中考古詩欣賞題常見考點及唐詩欣賞技法

  1.詞句理解。 指對詩中詞語、句子意思的正確理解,這是我們欣賞詩歌的基礎。這類考題難度不大,但比較切合初中生的年齡及認知實際。需要強調的是,對詞語、句子的理解,不能就詞、就句作孤立的分析,而應聯系全句、全詩來體會。

  2.意境描繪。 所謂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感與客觀景物相融合而創造出的讓人產生聯想與想象的藝術境界。意境包括景(境)和情(意)兩個方面。比如分析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的意境,我們首先要描繪出它的畫面:詩人站在岸邊,目送著友人的船只漸漸遠去,壹直到天的盡頭;眼前只有壹江春水向東流去。其次,分析其中蘊涵的詩人的感情:依依惜別之情。

  3.主旨把握。 主旨,即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需要註意的是,這屬於整體把握類題,答題時壹定要著眼於全詩,看清楚全詩的內容,進而體會詩人的感情,切忌斷章取義。

  4.名句賞析。 古詩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有的抒情真摯,感人肺腑;有的寫景自然,怡人耳目。閱讀這些名句,對加深我們的文學修養,陶冶我們的性情,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都有重要意義。賞析古詩中的名句,關鍵要分析透徹該名句名在哪裏,是思想深刻,還是感情濃郁,抑或寫景生動?

  5.技巧分析 。這種題型用來考查對詩歌寫作特點的理解。常見的提問方式是:這首詩用了什麽表現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或:詩人是怎樣抒發情感的?答題的壹般步驟為: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麽要用這種手法;

 (3)分析該手法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6.品味煉字。古人作詩作詞講究煉字,著名的如推敲的故事、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等。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過錘煉的字的妙處。這種試題的答題思路:

 (1)指出該詩句中最生動傳神的字;

 (2)把該字放入原句中展開聯想,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7.見解闡述。 詩無達詁。有些詩作,不同的讀者,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見解闡述類考題,壹般會給出對詩作的兩種不同理解,然後要求妳就此說出自己的看法。解答見解闡述類題目,我們首先要旗幟鮮明地擺出自己的`觀點;其次,要條理清晰地表述理由。第二點尤為重要,因為現在不少開放性題目的評分標準裏都有言之成理即可之類的話,換言之,觀點、意見可以不同,可以各抒己見,但壹定要持之有據。技法貼士如何欣賞唐詩

  壹、熟悉欣賞步驟

 拿到壹首唐詩,我們首先要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大體理解詩意。

 在此基礎上,壹般可按寫什麽怎麽寫的思路來欣賞。寫什麽就是理解作品的內容,這裏的內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種感情,也可以是作者對生命、社會、生活的某種見解。分析內容時尤其應重視對詩題的解讀,因為題目往往告訴我們詩歌的內容。

 落實怎麽寫,須研究詩歌的結構、詩中的典型細節、詩歌采用的藝術手法。再深入壹步,還應探討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需要註意的是,很多詩歌,我們只有聯系其寫作背景才能正確地解讀它。

 詩歌的寫作背景,可以分為社會背景和個人境遇兩個方面。詩歌作為典型的文學樣式,其思想內容不可能不打上時代的烙印。若是考試,命題人往往會在篇末註明詩歌的社會背景(時代背景)。了解詩人寫作時的境遇,無疑也有助於準確解讀作品。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知道了這首詩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後所寫,便不難體會出輕舟已過萬重山所洋溢的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

  二、了解詩人生活

 盡可能多地了解詩人生平以及當時的社會習俗,有助於透徹地理解作品的內涵。比如,讀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我們就應對古人折柳贈別的習俗有所了解。

 再如月亮,在古人的心目中是美麗而神秘的,有著無可替代的壹席之地。隨著科技的發展,月亮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去,我們知道它不過是個很荒涼的星球而已;每當夜幕降臨,大街小巷萬家燈火,在高樓林立的城市,月亮更是被人們淡忘了。如果不了解古人對月亮的那份獨特感受,我們自然不能很好地欣賞那些膾炙人口的詠月詩詞。

 對於歷代文學大家,我們更應該了解其生平及創作風格。

  三、懂得點詩家語

 所謂詩家語,是說詩的用語有時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不壹樣,跟散文也不壹樣,詩要求簡練,詩有韻律的限制,詩有特定的表現手法。如果全然不懂詩家語,就不能正確解讀詩歌,自然無法體會詩歌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