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範文正公家訓百字銘》
宋代:範仲淹
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
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過境。
勤讀聖賢書,尊師如重親;
禮義勿疏狂,遜讓敦睦鄰。
敬長與懷幼,憐恤孤寡貧;
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
字紙莫亂廢,須報五谷恩;
作事循天理,博愛惜生靈。處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
兒孫堅心守,成家種善根。
釋義:盡孝道當竭盡全力,忠誠勇敢懷有赤誠之心;
兄弟姐妹互相幫助,要知慈悲是沒有度量,沒有盡頭。
勤奮學習研讀聖賢書,像敬重父母壹樣尊敬師長;
懂禮儀知謙讓,切勿疏忽輕狂,謙遜忍讓、態度寬厚和善,鄰裏方和睦。
尊敬長輩關懷幼小,體恤鰥寡孤獨與弱勢群體;
謙恭廉明,戒驕戒躁,才能樹立威信,為人信服。
要知勤儉節約過生活,常懷感恩心;
能夠順應天理、慈悲為懷,才能廣種資糧,普利群蔭。
處世“八德”是準則,後世應當謹遵前人教誨;
以家訓為戒,才能發揚祖業,有所作為。
2、《三字經》
作者:王應麟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釋義: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愛。
人生急當首務者,莫大於孝悌,故人事親事長,必要盡其孝悌。孝悌乃壹件大事。其次壹等,多見天下之事,以廣其所知,多聞古今之理,以廣其所學。知十百千萬之數為某數,識古今聖賢之事為某文也。
3、《墨萱圖·其壹》
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釋義: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
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
擡頭看著壹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4、《遊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釋義:慈祥的母親手裏把著針線,為即將遠遊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前壹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5、《桓靈時童謠》
兩漢:佚名
舉秀才,不知書。
舉孝廉,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
高第良將怯如雞。
釋義:被推舉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識字。
被薦舉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贍養父母。
被選拔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汙泥壹樣骯臟,
被稱為是幹吏良將的竟然象雞壹樣膽小。
6、《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裏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釋義:人剛剛出生的時候,就像初升的太陽壹樣。
成長總是緩慢,退步與衰弱卻非常迅速。
壹百年不過三萬六千個白天,夜裏也要努力當半個白天用。
有歌有舞還需早早享受,因為我們的身體只會壹天不如壹天。
別人都說有了子女好,卻不知道有了兒女,才讓自己早早老去。
唱著短歌出行,沒有那音樂聲。
6、《歲暮到家/歲末到家》
清代: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釋義:母親的愛子之心是無窮無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於遊子過年之前能夠返家。
她為我縫制棉衣的針腳密密麻麻地,家書裏的字跡墨痕猶如新的壹樣。
壹見面母親便憐愛地說我瘦了,呼叫著我細問旅途的艱難。
母親啊,兒子已經愧對您了,不忍訴說漂泊在外的勞累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