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什麽是永遠不變的,那麽我覺得只有這兩樣是不會變的。壹個是道理,壹個是婆媳矛盾。我是開玩笑的,但是婆媳矛盾確實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壹個頑固矛盾。否則就不會有孔雀東南飛的故事了。
因為沒時間找素材,所以找了兩個電視劇的例子來解釋分析中國的婆媳矛盾是如何由來已久的。
02
首先是2009年的電視劇《孔雀東南飛》,該劇取材於原詩《為焦仲卿妻子所作的詩》。主要講述了和在焦母親的逼迫下不得不分開,回到父母家後被哥哥逼婚給太守的兒子。蘭芝為了信守與焦仲卿在壹起的誓言,跳河自殺,焦仲卿聽後在宮廷樹上自縊身亡。我小時候也看過這部電視劇。那時候我覺得蘭芝那麽漂亮賢惠,總是被焦木欺負。
蘭芝是漢末廬江縣的壹個小家碧玉。她“十三歲會編素菜,十四歲會學做衣服,十五歲會彈鋼琴,十六歲會背詩”。結婚前,她是壹個受過良好教育、多才多藝的女孩。結婚後早起晚睡,挑水做飯,洗衣織布。最後我好不容易把這個家打理的井井有條,但是焦母就是不喜歡她,處處針對蘭芝,挑蘭芝的刺。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焦木就是看不起如此溫柔賢惠又能勤懇做家務的蘭芝呢?
其實,焦木並不鄙視蘭芝這個兒媳婦,但她不喜歡蘭芝和她兒子的愛情,所以她嫉妒。是的,是嫉妒。焦母守寡多年,這麽多年壹直帶著兒子壹個人生活。可以說,兒子是她最大的依靠。這個要說說封建社會對女性的要求。當時對女性的要求是“三從四德”,其中“三從”是“不娶自父,娶自夫,夫死自子。”妳什麽意思?總之,女人的生活必須依靠男人來過。結婚前聽爸爸的,結婚後聽老公的。什麽?老公死了?沒關系!還有壹個兒子!去吧!所以,在“三從”思想的統治下,焦母對兒子非常依賴。
可以說,焦母是靠兒子的孝順和愛活著的。但媳婦的闖入帶走了兒子對她的愛,所以她很嫉妒。那是她兒子,她兒子至少要把80%的愛留給她,然後把剩下的給兒媳婦。但看著兒子越來越在乎蘭芝,焦母覺得兒子的心裏幾乎被這個“小狐貍”填滿了,她沒有了自己的媽媽。她感到了自己的地位危機,並迫使孝順並深愛著蘭芝的焦仲卿與妻子離婚。此外,古代還有所謂的“七出”,凡是符合其中任何壹條的,都可以與妻子離婚。《禮記·人生核心碑》記載:“壹個女人有七件事要做:違背父母,不生育,嫖娼,吃醋,生病,多話,偷盜。”顯然,蘭芝是因為“違抗母親的大罪”而離婚的。
03
2007年的電視劇《雙面膠》,我覺得這部電視劇比較真實。
上海姑娘胡麗娟和東北小夥李亞萍原本生活美滿,但亞萍媽媽的到來打破了這種氣氛。亞萍的媽媽先把亞麻桌布換成了壹次性塑料布,布藝沙發上鋪著不同顏色的毛巾,墻上掛的名畫換成了俗氣的掛歷。李娟對此非常不滿,給亞萍打電話時沒有回應。然後李娟轉過頭離開了。
過了幾天,亞萍的媽媽早上闖進他們房間,叫“收拾壹下房間,看看這亂七八糟的。”後來,李娟讓亞萍給她倒杯水,但亞萍的媽媽說這太過分了,不讓兒子去。就這樣,亞萍媽媽的行為讓夫妻矛盾越來越大——亞萍媽媽的到來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節奏,尤其是對李娟,更何況亞萍媽媽壹直對李娟說:“妳不能這樣,那又怎麽樣?妳應該這麽做”,然後以壹句“嘿——沒錯”結束。
之後各種事件都以孩子摔倒時兩人發生爭執而告終。這部電視劇的結局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但是挺真實不真實的。真實的是婆媳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不真實的是李娟與王亞平母親在去世前的和解。其實這部電視劇已經有了雛形。真實案例中,王亞平為了錢娶了壹個上海老婆,因為總是和母親頂撞而殺了妻子。太駭人聽聞了。
可見,中國的婆媳矛盾不僅沒有因時代的進步而進步,似乎還因時代的進步而加劇。這有三個原因。
第壹,封建社會傳下來的男尊女卑的根深蒂固的觀念導致了很大壹部分人認為女人這輩子不結婚(不靠男人)是不正常的,這種觀念也導致了女人看不起自己,包括其他女人。
其次,現代女性對婆婆期望過高,以為婆婆可以像親生母親壹樣寵著自己。但是別忘了,妳才是婆家裏的外來者,妳永遠和他們這個大家庭沒有關系。
第三,妳的到來和妳對她兒子的大搖大擺,是對她的挑釁和宣戰。那是他的寶貝兒子,從她身上掉下來的肉。妳怎麽能讓壹個外國女人對妳發號施令?說到底還是怕失去兒子的寵愛,歸結到“三從”這個源頭上。讓女人只有在男人的呵護下才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