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Deodar Cedar,印度雪松,喜馬拉雅雪松,喜馬拉雅雪松。雪松原產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中國西藏,分布於海拔1200-3000米。雪松是我國1920從國外引進的。它首先在南京、上海、青島、北京等城市種植。已有80多年的歷史,全國各地幾乎都有栽培。雪松適合南京的生態環境和人們的喜愛。所以南京的植物數量最多,南京的樹都是雪松。據1982統計,全市種植雪松53700多棵。第壹批種下的雪松高20米,南京大學校園裏的壹棵雪松高30米,胸圍2.7米,長勢旺盛。雪松已成為南京城市綠化的骨幹樹種之壹。目前我國雪松的主產區是南京,南京65438+萬畝苗木中有5萬畝雪松基地。雪松籽主要產於印度和美國。近年來,林業部門從印度引進了大量雪松種子,為雪松的大規模推廣創造了條件。雪松是松科常綠喬木,葉針狀,通常呈三角形,長枝有螺旋針,短枝有針簇。樹莖筆直粗壯,枝葉茂密,層層延伸,形成塔冠。木質堅韌細膩,是園林綠化的良好觀賞樹種和用材樹種。雪松有5種,其中喜馬拉雅雪松、黎巴嫩雪松、大西洋雪松在我國均有引種栽培,其中以喜馬拉雅雪松最多。根據南京雪松的樹形和枝條,可分為三種類型:1。雪松,葉厚,針葉短,平均長2.8 ~ 3.1 cm,枝條展開,小枝稍下垂或展開,樹冠雄偉,生長緩慢;2.枝條下垂的雪松,針葉長,平均3.3 ~ 4.2厘米,枝條下垂,樹冠疊翠,生長迅速;3.枝條上翹的雪松,針葉3.2 ~ 3.8厘米,小枝微下垂,塔冠寬大,生長最快。雪松於1920年從美國引進,最早在南京、上海、青島、北京等城市種植,已有70多年的歷史。雪松適合南京的生態環境和人們的喜愛。所以南京的植物數量最多。據1982統計,全市種植雪松53700多棵。第壹批種植的雪松高20米,南京大學校園內有壹株高30米,胸圍270厘米,欣欣向榮。雪松已成為南京城市綠化的骨幹樹種之壹,廣泛種植於公園、街道、廣場、庭院。北京東路、禦道街、中央路、中山南路為主幹道,以雪松為行道樹。這些道路壹年四季都是明亮的綠色。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城市內外的山丘上建造了許多雪松風景林,如紫金山、雨花臺和小紅山。把南方古城裝點得端莊美麗。雪松是溫帶樹種,但適應性很強。可在溫暖炎熱地區種植,也可在溫帶北端和寒帶南端生長。它能承受短期-25℃。要求雨量充沛,但也能適應年降雨量500 ~ 600 mm,喜陽,不耐陰,需要肥沃疏松的土壤,又耐瘠薄,也能在南京周邊山區的礫石地上生長。與中性、微酸性土壤壹樣,是速生樹種。1年生苗高可達30厘米,2年生苗高50-70厘米,次年可增加50-80厘米。DBH生長量,平均每年1厘米以上,隔離種植可達65438±0.5厘米,40歲以後生長逐漸減緩。雪松多為雌雄異株,雌雄異株率達95%。壹般雌株開花結果需要30年左右,雄株開花早幾年。雪松自然授粉困難,需要人工授粉提高結實率。
雪松的特征/習性
雪松是壹種長壽的常綠喬木,其起源可達600-700年,樹高60-80米,直徑3-4.5米。樹幹挺拔,雄壯雄偉,側枝扁平,體態優美,樹皮灰褐色,幼時光滑,老時裂成鱗片剝落,更顯蒼老蒼勁。它有“園林樹木女王”的美譽。雪松的大枝不規則地旋轉,展開,小枝微垂,下部枝條緊貼地面,形成塔形樹冠,頂部小,底部大。雪松葉呈針狀,長2-5厘米,藍綠色或灰綠色,幼時有白色粉末,幼葉多為白色。從遠處看,它們像被雪覆蓋的松枝,所以被命名為雪松。兩側各有數條灰白色氣孔線,橫切面呈三角形,叢生於短枝上,稀疏互生或螺旋狀散布於長枝上。雪松是雌雄異株的,很少有相同的植物。雌雄球根均為單枝型,雄球根近黃色,雌球根初為紫紅色,後轉淡綠色,6月10-11開放。球果橢圓形,大而直立,5438年6月+次年10月成熟。
雪松為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濕潤涼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環境,也可生長在粘滯的黃土、貧瘠的土地、多石的土地和裸露的巖石中。酸性土壤和微堿性土壤都能適應。在華東平原(PH 6-7)生長良好,能結果。人工授粉後,可獲得具有萌發能力的種子。雪松能適應的氣候範圍很廣,從亞熱帶到南方寒區都能生長,在年降雨量500-1000mm的地區生長良好。雪松耐寒性很強,最低溫度為-15.9攝氏度,壹般不會遭受凍害,但對濕熱氣候適應較差,往往生長不良。雪松怕水,在澇窪地或地下水位過高的地方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幼樹階段能承受壹定的遮蔭,大樹需要充足的光照。雪松為淺根樹種,氣根不發達,抗風能力弱,易受風害。雪松抗煙性差,對二氧化硫有害氣體敏感,可作為大氣監測植物。如果幼葉展開期空氣濕度高,幼葉易受二氧化硫侵害,被殺死後幼葉迅速枯萎,甚至整株死亡。雪松、日本金松、龍牙楤木、巨杉(天下之主)合稱為世界三大名木。也是我國城市園林綠化中種植最多的骨幹樹種。雪松單獨種植在花壇中央或叢生在草坪邊緣和建築兩側最合適,種植在主幹道和廣場兩側也很氣派。但不適合在煙源附近種植。杭州華鋼用雪松來劃分觀魚空間,別具壹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雪松材質優良,質地致密,不易翹曲開裂,富油濃香,耐久性強,耐腐蝕,可作為建築、橋梁、鐵路枕木等家具的良好材料。油可以提取出來作為輕工業的原料。最近,在雪松針葉油中發現了壹種倍半萜二醇及其異構體,可用於醫藥。雪松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種、扡插、壓條和嫁接。通常采用扡插和播種的方法。播種法繁殖的雪松苗,枝條勻稱,發芽力強,樹形好,抗逆性強,是扡插繁殖的扡插母樹。
雪松品種
按繁殖方法分為雪松(又稱插穗雪松、扡插雪松)和播種雪松(又稱雪松苗、雪松播種苗、雪松苗、幼苗)。由於雪松種子來源豐富,南京地區主要生產播種雪松。按顏色分為:綠雪松(即普通雪松)、銀雪松、金雪松。
按國別可分為:北非雪松、黎巴嫩雪松、日本雪松、印度雪松、喜馬拉雅松。根據雪松針葉的生長情況,可分為:厚葉雪松(又名短葉雪松,針葉短,平均長2.8-3.1 cm,分枝平展,分枝略下垂或展開,樹冠雄偉,生長緩慢)和垂枝雪松(又名長葉雪松,針葉長,平均長3.3-4.2 cm,分枝下垂,樹冠呈尖頂狀)等。按針葉形狀可分為直葉雪松(即普通雪松)和彎葉雪松。彎葉雪松是普通雪松的變種,數量較少,適合制作盆景。
按樹分,可分為喬木雪松(即普通雪松)、球形雪松(雪松球)和盆景雪松。
雪松播種育苗技術——雪松繁殖技術
雪松怕澇,苗圃地宜建在排灌方便、地勢高燥、向陽、微酸性、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土上。多年不在菜地、老苗圃育苗。
翻耕苗圃時應施全餅肥或腐熟的動物糞便作基肥。若在良田育苗,每畝應施鈣鎂磷肥100kg。最後壹次耕耙前,每畝施迪克森2-3公斤或硫酸亞鐵20-30公斤進行土壤消毒,然後做深溝高壟苗床,寬1-1.2米,高0.3米,雪松籽壹般在6000-8000粒/1公斤左右,空籽多,需要選種,剔除空籽。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浸種催芽,冷水浸種96小時效果最好。也可以用45-50℃的溫水各浸泡24小時,浸泡後用0.1%高錳酸鉀消毒3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幹凈,晾幹。不要用濕氣播種它們。播種時間壹般在春分前進行,宜早不宜遲,條播較好,行距10-15厘米,株距4-5厘米;種子應該垂直地種在播種溝裏。確保種子大頭朝上,每畝播種量15-20kg。播種後,用黃泥或燒泥灰覆蓋,厚度為1-2cm。還要蓋上壹層薄薄的稻草,然後用噴壺在上面灑水,保持床的濕潤。大約3-5天就能發芽,半個月左右陸續出苗。出苗時間持續1個月以上,壹般發芽率可達90%。為防止新出土的幼苗因雨水流失,控制棚內溫度,當棚內溫度保持在15-20℃時,應進行通風;在室外氣溫在15°C以上的晴天,白天揭膜,晚上蓋膜。70%以上出苗時,分批拔除稭稈,及時搭好架,用遮陽網或蘆葦簾覆蓋遮蔭。幼苗生長期間,除經常澆水、松土、除草外,應每半個月施壹次全熟薄餅肥水,濃度可逐漸增加;如果施了化肥,可以鋪埋在播種溝之間,壹定不能沾苗,否則可能會導致燒苗。為了預防病害,在幼苗盛開時,每半個月噴壹次1%波爾多液,直到雨季結束。立秋後,遮蔭棚被拆除了。雪松扡插育苗技術——雪松繁殖技術雪松扡插時間壹年四季均可扡插繁殖,春季3月中下旬、夏季5、6月份、秋季8月中旬適宜扡插,但深秋初冬仍可扡插,但當年不能生根。在規模化生產中,以春種和夏種為主,成活率高,經濟效益好。選擇插條時,應選擇幼齡母樹樹冠中部的壹年生壯枝。如采用10樹齡以上樹木的枝條,應采用樹冠上部半木質化的枝條,夏季應將當年春梢作為插條扡插。最好在露水天氣扡插,可在早晨或陰天進行,防止陽光太強,枝條失水。扡插後,將枝條與基部對齊,用濕潤的衛生紙或舊棉布包裹保濕,然後帶回室內處理。在室內將插條切成1.5厘米長,用尖刀在芽下0.5厘米處將基部切成馬耳狀,在節上1.5厘米處將上部切成扁口。註意不要撕裂表皮,損傷腋芽。將插條剪下,按直徑分開,捆成小捆,然後浸泡在500ppm的萘乙酸水溶液中1小時,取出稍微晾幹,不要放置太久。插條要保持新鮮,提高成活率。扡插苗床時,插條應按直徑的長短分開,春季行距5 cm× 9 cm,夏季密度適當。扡插前,可在苗床上開淺溝,然後進行扡插。直插和斜插都可以,但斜插更好,接觸面積大,有利於生根。插入深度6-8 cm,插入後壓實,充分澆水。
通過搭建遮蔭棚或剪枝後用遮蔭網覆蓋,透光率最好在30%-40%。插入後,每天早晚用噴壺或噴霧器噴水1次,雨天少噴。插條生根後,要控制噴水量和次數,防止根部腐爛。同時,要加強肥水管理。夏天氣溫高的時候,要蓋雙層窗簾降溫,四周通風。晴天遮蔭棚壹定要早蓋晚揭,雨天要及時清理溝渠排水防澇。入秋後,可拆除遮蔭棚進行煉苗,以提高抗逆性。壹般移栽後50天左右即可生根,成活率在85%以上。噴施0.2%尿素或磷酸二氫鉀可促進新梢生長。第二年春天,可按30cm× 50cm的株距,移植於壹般園的heel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