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元年(1049),範仲淹,61歲,從鄧州遷居杭州。此時他已病入膏肓,但仍親力親為,孜孜不倦地舉薦人才。按照當時的官銜制度,州級以下的官員壹旦滿了官銜,如果再被提拔,必須有府尹的推薦才能提拔重用。範仲淹平時非常重視對下屬官員的獎勵和提拔。在杭州,他根據下屬官員的功績和能力,對官階滿的官員逐壹進行考核和推薦。壹段時間後,所有被推薦的官員都被調到新的崗位任職。
然而,壹個名叫蘇林的檢查員沒有得到提升。當蘇林看到他周圍的同事,無論職位高低,壹個個都得到了提升,卻沒有人賞識他時,他非常不高興。蘇林在內心深處尊重範仲淹,認為範仲淹壹貫主持正義。為什麽這次他把自己落下了?按說,他的表現並不比別人差。是因為他壹直反復巡視關隘和郡縣,沒有州府裏的官員和範仲淹走得近嗎?
我壹定是被這個粉絲遺忘了。我能怎麽做呢?直接去找範仲淹,好像他要拿官位似的。如果他不去,他覺得自己的才華會被埋沒。壹天,蘇林想出了壹個委婉的辦法。他準備寫壹首詩,向範仲淹討教。蘇林看到了不遠處水邊的亭臺樓閣,看到了邊上繁茂生長的花草樹木。他醞釀了壹會兒,趕緊拿起紙筆寫了下來。寫完後,蘇林把這首詩送給了範仲淹,並虛心請他多指教。其中有兩句:“近水樓臺易得月,正對花木易得春。”
收到蘇林的詩後,範仲淹壹下子就看透了詩中所包含的含義。他突然想到,是自己的疏忽,忘記了壹年到頭都在辛苦巡邏的蘇林。離自己近的人得到了自己的任命,卻忽略了離自己遠的人。
此後,範仲淹仔細觀察了蘇林,他發現蘇林確實是壹個人才。因此,範仲淹根據蘇林的能力和貢獻推薦他擔任相應的職務。在推薦被提出後不久,蘇林也被調職和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