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小班教案1活動目標:
1,學會用衣服和發型的變化來表現人物。
2.區分顏色的深淺,運用對比色,使色彩明亮。3.認識過年和元宵節的習俗,體驗節日的歡樂氣氛,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情緒。
重點和難點:
1,知道同色有深淺。
2.展示發型和服裝變化的男人和女人。
活動準備:
1,彩筆,蠟筆,紅,綠,藍,黃等水粉。
2.區內可以張貼各種樣畫,如各種彩燈、節日風景、弟弟妹妹的形象等。
活動流程:介紹元宵節活動流程——欣賞討論——幼兒創作——指導評價——制作教具(燈籠);
1,元宵節介紹知道過年的元宵節——中國人特有的節日,也是全國各地華人共同慶祝的節日。在節日期間,每個人都穿上新衣服,在門前掛上彩燈,走親訪友,漂亮的燈籠和五彩繽紛的衣服使我們的國家和城市更加美麗。
註意:這個環節可以在生活活動中進行。也可以建議家長帶著孩子去逛街,看看看花燈的人,看看花燈的布置和顏色,體會壹下節日的歡快氣氛。
2.感謝討論。
①建議在看例題時,可以引導孩子討論:屏幕上是誰?弟弟們是誰?姐妹們是誰?他們的衣服和頭發有什麽區別?
描述:討論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困難,了解發型和衣服的區別可以看出人物是男是女。
②老師還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屏幕上的人物在做什麽?說說妳看到的彩燈吧。有什麽區別?(色彩、排列)描述:以上問題主要是為了喚起孩子對語言表達的興趣。為孩子們創造交流燈籠知識的機會。
③討論繪畫方法。
建議老師展示人物的基本部位,讓孩子思考和演示如何畫頭發和衣服來分開弟弟妹妹。
3、兒童創作(1)老師可以啟發孩子畫大圖。(可以看清楚頭發、五官、衣服)填充畫面,想象變換不同的發型、衣服來代表弟弟妹妹,互相引導、啟發。
(2)用蠟筆畫出衣服的圖案和花紋。
註意:畫得快的孩子不要等。“穿整齊”就可以去“看彩燈”——手指畫彩燈。
(3)手指畫燈籠。
建議在點畫燈籠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個別孩子有調色、間隔排列的意識,應立即引入集體,讓孩子逐漸有調色的意識。對於沒有時間完成作業的孩子,應該鼓勵他們在區角活動中完成。
4.引導評論,看看屏幕上的小哥哥小姐姐們有沒有來看燈?
看那些五顏六色的燈。它們漂亮嗎?這些彩燈為什麽這麽好看?
5.活動——制作教具準備幾張白紙,幾張各種皺巴巴的紙,幾臺縫紉機,幾把剪刀,數不清的彩筆。
先用各種皺巴巴的紙做燈籠,或者用白紙做燈籠,讓孩子隨意給燈籠上色、上色。將準備好的燈籠掛在角落裏,增添節日氣氛。
活動結束:小朋友壹起享受。
元宵節小班教案2活動目標:
1,學會用濕糯米粉搓元宵,把它搓圓。
2、能感受到元宵節的歡樂。
3.通過參與節日環境的營造,感受參與節日慶典的樂趣。
4.通過討論,我激發了節日的情緒,知道我們應該快樂合理地慶祝節日。
活動準備:
1.讓孩子們收集燈籠,裝飾活動室。
2.用適量的濕糯米粉,分組給盤子消毒。
3.孩子們用肥皂洗手。
活動流程:
先看花燈,感受元宵節。
1,小朋友免費看花燈,互相欣賞。
2.發起幼兒討論:為什麽現在要玩燈籠?
3.總結:元宵節,大家都要看元宵,玩元宵,做元宵,吃元宵。
二、引導孩子搓元宵。
1,老師介紹了做元宵的材料,濕糯米粉。
2.討論制作方法引導幼兒將濕糯米粉搓成長條,再分成段,最後將每段搓圓。
第三,兒童操作。
老師把濕糯米粉分發給孩子們,讓他們自己做。提醒孩子不要把元宵掉在地上,以免弄臟。然後把孩子們的元宵送到廚房,讓師傅幫忙煮。
元宵節小班教案3活動目標:
1.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節,知道壹些元宵節習俗。
2.玩猜謎遊戲,體驗快樂。
3.簡單了解節日的由來,知道它的全稱、日期和意義。
4.感受節日的氣氛。
材料準備:
1.燈籠的照片。
2.壹些謎語。
活動流程:
先看花燈,引出主題
孩子們,陳老師今天帶了很多燈籠。讓我們看壹看。(展示圖片)
第二,了解元宵節和壹些習俗。
1.我們什麽時候看燈籠?正月十五是元宵節。
2.元宵節除了看燈籠,我們還應該做什麽?——吃湯圓,猜燈謎,舞龍舞獅。
3.老師解釋了這些習俗的含義。
第三,解開燈籠上的謎語
老師:讓我們猜燈籠上的謎語,看誰最厲害!
老師解答燈籠上的謎語,誰猜對了,就可以得到壹個紙折的兔子燈籠!
反思和建議:
正月十五元宵節,小班的孩子印象裏只吃餃子。他們為什麽吃餃子?元宵節還有哪些習俗?我們的孩子接觸很少,知道的也很少。我們的傳統節日正在被所有人忽視,所以我們在這個周末推出了壹個遲到的元宵節。我根據小班幼兒的直觀思維特點,利用正月十五拍攝的燈籠照片和圖片,給幼兒直接的感官沖擊,通過看和說,讓他們了解元宵節的習俗,知道“團圓”和“期待來年順利”的含義。
在猜燈謎的遊戲高潮時,孩子們很熱情,因為猜對了就可以得到壹個兔子燈籠,他們非常喜歡它!通過這次活動,我相信孩子們對元宵節有了進壹步的了解。
元宵節小班教案4活動目的:
能欣賞元宵節的形、色、圖案之美,感受節日氣氛。
活動準備:
體驗準備:請家長提前帶孩子逛逛大街或公園裏的元宵節。
環境準備:老師和孩子們收集各種元宵燈籠,把活動室的壹角裝飾成元宵燈籠。
素材搭配:兒童活動操作素材《健康社交藝術燈籠》。
活動流程:
1.參觀元宵節,欣賞各種各樣的燈籠,感受它們的形狀、顏色和圖案的美。
引導孩子看元宵,鼓勵孩子自由交流:妳覺得哪個燈籠好看?為什麽?
2.孩子們觀看並從燈籠的形狀、顏色和圖案等方面介紹他們喜歡的燈籠。
導遊:妳最喜歡的燈籠是什麽?我們壹起來看看吧。這個燈籠上的圖案是什麽?它有什麽顏色?他們在壹起漂亮嗎?
請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彩燈,並給他們看相應的彩燈;老師幫忙總結歸納。
3.組織討論。談談對元宵節的理解。
導語:妳知道什麽節日有很多彩燈嗎?為什麽元宵節會有各種各樣的燈籠?妳知道元宵節掛燈籠的意義嗎?
請孩子們互相介紹。談談我對元宵花燈的理解。
4.介紹元宵節滿街彩燈的含義。
結合小朋友的回答。還有壹個簡單的總結:元宵節掛各種好看的燈籠。大家* * *欣賞。感受節日的快樂。彩燈象征著和平、幸福、快樂和好運。
5.自己做燈籠。
引導幼兒操作“燈籠”,老師給予指導。
元宵節小班教案5活動目標:
1.了解元宵節的壹些主要風俗習慣。
2.能夠大膽的在群裏介紹自己的燈籠。
3.願意積極參與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孩子每人帶1個燈籠。老師在壹些燈籠上貼上謎語,然後把燈籠放在每組的桌子上。孩子們坐成半圓形。
2.若幹五角星貼紙。
3.聯系廚房,早餐吃元宵。
4.兒童讀物:元宵節快樂。
活動流程:
(1)老師和孩子們壹起欣賞燈籠。
1.展示燈籠,激發孩子的興趣。
老師:今天我們班有壹場燈展。每組的桌子上都有許多燈籠。我們去看看吧。可以拿起來看看,但是要註意輕拿輕放。
2.孩子們自由觀看各組的燈籠,老師們巡視觀察,從顏色、形狀或玩法等方面進行提示,鼓勵孩子們大膽地用文字描述所看到的燈籠,初步了解燈籠的形狀特征和名稱。
3.讓孩子們在小組面前介紹他們看到的燈籠。
老師:燈展結束了。請到上面來。誰想告訴妳妳剛才看到了哪些光?
4.老師把孩子提到的不同種類的光拿到展示臺上,排成壹排,引導孩子觀察不同的光。
老師:請告訴我,並給壹分。
(2)與小朋友壹起玩“猜燈謎”遊戲,進壹步體驗元宵節的習俗。
1.老師拿起壹個燈籠,上面有壹個謎語。燈籠:燈下有壹張紙條,上面寫著字。猜猜這是什麽?
2.孩子們自由猜測後,老師告訴他們這是壹個燈謎。
3.老師念謎語,孩子猜,給猜對的孩子戴上五角星作為獎勵。
(3)老師用童書介紹元宵節。
老師:今天我們壹起看燈籠和猜燈謎來慶祝節日,妳知道嗎?
老師:元宵節不僅有看燈籠和猜燈謎等有趣的活動,還有美味的食物。猜猜這是什麽?
老師對童書的總結:元宵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元宵節,每個人都會玩燈籠,猜燈謎,吃元宵。
(4)品味元宵,進壹步感受元宵節的快樂。
老師(請保育老師抱元宵):妳看,廚房的叔叔阿姨們給我們準備了好吃的元宵。洗小手,吃元宵。
活動擴展:
環境營造:收集小朋友帶來的燈籠布置在活動室,將小朋友在元宵節吃東西、看燈籠的照片布置成“元宵節快樂”的主題墻。
家庭教育:請幫助孩子在家裏制作簡單的燈籠或帶孩子參加元宵節的活動(如看煙花、看燈籠、玩燈籠)。
元宵節6活動目的小班教案:
1,初步了解元宵節的民俗。
2.欣賞燈籠,感受它們的美麗。
3.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體驗準備:請家長幫助孩子豐富關於元宵節的知識。
材料準備:關於元宵節的由來和活動的壹些課件和謎語。
環境準備:收集各種燈籠,安排燈籠展。
活動流程:
1,用課件講解元宵節的由來和活動。
2.引導孩子參觀燈展,說:妳最喜歡哪種燈籠?為什麽?燈籠的美在哪裏?
3.欣賞兒歌《鬧元宵》
4.解開燈籠上的謎語。
把事先準備好的謎語拿出來,貼在燈籠上。老師讀謎語,孩子們猜。
概要:元宵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舉行。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壹天,我們不僅要賞燈和猜燈謎,還要品嘗壹種美味的食物——元宵。
活動反映:
正月十五元宵節,小班的孩子印象裏只吃餃子。他們為什麽吃餃子?元宵節還有哪些習俗?我們的孩子接觸很少,知道的也很少。我們的傳統節日正在被所有人忽視,所以我們在這個周末推出了壹個遲到的元宵節。我根據小班幼兒的直觀思維特點,利用正月十五拍攝的燈籠照片和圖片,給幼兒直接的感官沖擊,通過看和說,讓他們了解元宵節的習俗,知道“團圓”和“期待來年順利”的含義。
在猜燈謎的遊戲高潮時,孩子們很熱情,因為猜對了就可以得到壹個兔子燈籠,他們非常喜歡它!通過這次活動,我相信孩子們對元宵節有了進壹步的了解。
幼兒園小班元宵節教案7幼兒園小班元宵節教案。元宵節孩子們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吃元宵,賞燈籠。孩子們都喜歡熱鬧的節日。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後壹天,自然熱鬧。我們可以通過他們感興趣的事情讓他們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5幼兒園小班元宵節教案:制作元宵
活動目標
1,了解元宵節,了解兒歌的含義,學會完整背誦兒歌。
2.體驗節日的歡樂氣氛。
要準備的活動
汙泥,玩具碗,根據兒歌內容畫的圖標。
活動過程
1,老師演示搓元宵,對話引入元宵節。
老師:老師拿著什麽?改變,改變,我用汙泥改變了什麽?
來了壹碗好吃的元宵!在元宵節,人們吃又甜又糯的元宵。元宵節快到了。今天是星期幾?
2.學兒歌。
老師示範背誦兒歌《做元宵》。
3.理解兒歌的含義老師:正月十五是什麽節日?
4.看圖標,讀兒歌。
分析理解“團圓”和“元宵節”的含義。
老師:誰知道“團團圓”是什麽意思?全家都在,很多親戚朋友都在壹起。)兒歌叫《元宵節》。為什麽說“吵”?人很多,大家在壹起很熱鬧很開心。)
5.完整背誦兒歌。
孩子學完全,背兒歌2~3遍。
附:兒歌《做元宵》
月亮走了,我也走了,月亮是圓的,人是團圓的,元宵節是圓的。
6幼兒園小班元宵節教案:開心快樂元宵節
活動目標
1.知道了元宵節是中國特有的傳統節日,初步了解了元宵節的重要民俗活動,享受了集體活動的快樂。
2.學會做元宵,進壹步體驗自己做的樂趣和節日的快樂。
要準備的活動
孩子們每人準備壹個燈籠,壹些糯米粉,還有“賣湯圓”的音樂,提前聯系好木偶戲。
活動過程
首先,布置教室,讓孩子們圍著桌子坐。
二、談心,引出主題,引起孩子的興趣:
1.還記得兩天前我們和朋友在二班做什麽嗎?(新年快樂)
2.春節期間,大家見面都要拜年,送祝福。
3.誰知道過了春節是哪壹年?
今年出生的寶寶是什麽?妳屬於什麽,妳是哪壹年出生的?
三、關於元宵:
1.今天我們都在壹起,我們也去了壹個節日。妳知道這是什麽嗎?
元宵節對中國人來說是壹個獨特的節日,壹個中國人有而外國人沒有的節日。
2.眾所周知,在春節期間,我們應該放煙花,放鞭炮,拜年,拿紅包...
那麽妳對元宵節了解多少呢?妳知道人們如何慶祝元宵節嗎?
這壹天,全家人聚在壹起吃晚飯,團團圓圓慶祝節日,包餃子,吃餃子,賞燈籠,猜燈謎,拉燈籠。
第四,包餃子:
妳吃過湯圓嗎?誰幹的?既然我們都長大了,今天我們自己包餃子好嗎?(教師演示)
孩子們包餃子。(賣餃子的音樂)
我們能自己包餃子,真是太神奇了。今天回家,可以告訴父母,以後家裏做湯圓可以幫忙。老師把大家做的餃子送到廚房,讓阿姨煮,下午甜點吃我們自己做的餃子。嘗壹嘗怎麽樣?
元宵節小班教案8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2.積極參加看花燈、玩花燈、搓元宵等活動,體驗和同齡人壹起過節的快樂。
3.知道元宵節是正月十五。
4.了解節日的由來,知道節日的日期和習俗,願意參加節日活動。
5.願意積極參與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要準備的活動
1,幹米粉,每人兩個小盤子,每人壹個燈籠。
2、鑼鼓音樂伴奏
活動過程
1,說說元宵節。
(1)引導孩子說出:我知道元宵節。
(2)在兒童故事的基礎上,教師進壹步介紹了元宵節的由來和中國人民慶祝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2.做個元宵節。
(1)說說我吃過的各種元宵。
(2)老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演示制作方法。
①將圓圓的元宵放入幹米粉碟中,來回滾動,直至沾滿米粉。
2最後放在手心,繞壹圈。
(3)幼兒分組制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在合作中掌握卷米粉的技巧。
(4)把揉好的元宵放入各組的大盤子裏,分享集體合作的快樂。孩子們壹邊玩燈籠,壹邊等著元宵節做好。
3.玩燈籠。
(1)孩子們每人提著壹個燈籠,同伴們互相欣賞,並介紹他們所持燈籠的名稱和主要特點。
(2)孩子們在音樂中玩燈籠。
4.品味元宵節。
鼓勵孩子禮貌地邀請老師阿姨壹起吃元宵,學會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體會勞動帶來的成功和喜悅。
活動結束
1,評估
2.摘要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的設計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並進壹步了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燈籠,猜燈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