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樂府
花園裏的樹木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在陽光下升起。
春天讓大地充滿了希望,萬物呈現出壹派繁榮景象。
常常害怕寒冷的秋天來臨時,葉兒的樹黃了,百味草也枯萎了。
河流奔向大海奔向大海,什麽時候才能回到西方?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給…作註解
1.青青:植物茁壯成長時的顏色。
2.(xρ):烘幹。
3.陽春:暖春。
4.德茲:格蕾絲。
5.秋節:秋天。
6.ū (kūn)黃:枯黃。
7.花:同“花”。
8.老板:老了。
9.使徒行傳:徒然。
現代翻譯
河水滔滔流向東海,怎麽可能再流回來?如果年輕時不努力有所作為,老了後悔和悲傷都沒用。
做出贊賞的評論
樂府詩是最能代表漢詩成就的壹種體裁。它經常運用賦、比、興、互文、反復唱和等手法來抒發感情,而這首《長歌行》就代表了這壹特點。
“綠色花園裏的向日葵”這句話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早晨,晨露,綠色的向日葵和陽光,多麽生機勃勃的畫面。春回大地,萬物生長,大自然給了世界春天和恩典。詩人的喜悅和感激滲透在紙的背面,然後他表達了自己的悲劇心情。“喪”字既是對淒涼景象的描述,也是壹種惋惜的表達。然後聯想到百川歸海,壹去不復返,而這是用來比喻流年的。最後覺得“少年不努力,老年人徒傷悲”,呼籲世人珍惜時間,有所作為。全詩從綠色的向日葵中升起,與四季的變化聯系在壹起;與江河相比,得出要抓緊時間努力的結論,其比較和提升方法顯而易見。
《長歌》是韓樂府創作的兩首《和聲與平調》中的第壹首。“長歌”適合表達深情。這首詩富有表現力、描寫性、抒情性、嘆息性、鼓勵性,使全詩充滿了細膩的內涵和無窮的寓意。它既繼承了“唱詠誌”的傳統,又有很大的形式美感,便於反復吟誦。
二、七步詩
曹植(三國魏)
煮豆子燒豆子,豆子在鍋裏哭。
我們同根生,急什麽?
給…作註解
1.壺(fǔ):古壺。
2.煎:苦難,隱喻迫害。
簡要分析
據《世說新語》文獻記載,曹植的哥哥曹丕想在曹植稱帝後迫害他,於是命令曹植在短短的七步之內寫壹首詩。結果曹植就唱出了這首《七步詩》。詩人用炒豆子的比喻,控訴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
前兩句“煮豆燒豆,豆在釜中泣”,描述了“豆”與“豆”的尖銳矛盾,以及豆對豆的殘酷迫害。最後兩句是“同根生,何必互相炒!”畫龍點睛,提示詩歌主題。“同根”這個詞是壹個雙關語。從表面上看,它意味著“糯米”和“豆”生長在同壹個根上。其實是說他們和曹丕是同壹個父母生的,問曹丕為什麽這麽著急弟弟妹妹。
這首詩的比喻非常貼切,簡單生動。雖然現在還很難確定這首詩本身是否真的是曹植寫的,但它以生動的形象反映了曹魏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確實是壹首好詩。
3.智利歌曲
北朝
赤樂川,背陰山下,天如穹窿,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風吹草動見牛羊。
給…作註解
1.智利: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
2.陰山: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北部。
3.拱頂:用氈布制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4.蒼:青色。
簡要分析
這是智利人唱的壹首民謠,由鮮卑翻譯成中文。它歌頌了草原的風光和遊牧民族的生活。
前兩句“敕勒川,陰山下”,說明敕勒川位於巍峨的陰山腳下,把草原背景襯托得非常雄偉。然後兩句“天如穹窿,籠蓋四野”,孜勒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窿”作比喻,說天空像氈制圓頂帳篷,覆蓋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遠景的壯麗景象,野地與野地的聯系。這種景象只有在草原或海上才能看到。最後三句“天蒼蒼,野地茫茫,風吹草低,牛羊低”,是壹幅壯麗而又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壹陣風吹彎了草,露出壹群群牛羊,生動地描繪了這裏水草豐美、牛羊肥美的景象。全詩只有二十個字,展現了中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畫卷。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大方的風格,境界開闊,語氣雄壯,語言清晰,藝術概括力強。宋代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草草用了怪字,掩蓋了真相”(《山谷題跋》卷七)。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的生活非常熟悉,壹下子就能抓住特點,不用硬刻,藝術效果很好。
4.唱歌的鵝
羅·
鵝鵝,向天歌。
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綠色的水中;紅色的腳底,撥動著清澈的水。
給…作註解
1.吟誦:用詩和詞來描述或描寫某事。《鵝頌》是羅七歲時寫的壹首詩。
2.項目:脖子後面。
3.棕櫚:這首詩指的是鵝的腳底。
簡要分析
這首詩從壹個七歲孩子的眼中看大雁遊泳玩耍的樣子,非常生動。
第壹句用了三個字“鵝”來表達詩人對鵝的喜愛。“鵝”這三個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裏玩,很開心,喊了三聲“鵝,鵝,鵝”。
第二句“去想向天歌”,描寫的是大雁鳴叫的方式。“曲香”這個詞形容大雁對天歌唱的狀態,非常準確。鵝的歌聲和雞的歌聲不同,雞是拉著脖子在唱歌,鵝是在唱歌。
三四句形容大雁戲水嬉戲的情景:“白發飄綠水,紅掌清浪。”“飄”和“戳”這兩個動詞形象地表現了大雁遊動嬉戲的姿態。“白發”、“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斑斕的詞語給人以生動的視覺形象。鵝的白毛和紅掌,漂浮在碧水的綠波上,兩次相映成趣,構成了壹幅美麗的“白鵝潑水圖”,表現了王彬小時候觀察事物的能力。
與、楊炯、陸齊名,被譽為“初唐四傑”。當徐敬業準備討伐武則天時,羅賓國王為他寫了壹封信。壹個競選活動列舉了武侯的罪行,很感人。武侯讀到“壹把土未幹,六尺孤”這句話,極為震驚,問丞相為什麽不早點重用此人。戰敗後,王下落不明,有被殺、自殺、逃亡等傳說。
5.回國寫書。
何張之
年輕人離家,老人歸來,鄉音未改。
小孩子遇到陌生人,會微笑著問客人是哪裏人。
給…作註解
1.少年離家:何是壹位37歲的學者,在此之前就離開了家鄉。他回家時已經八十多歲了。
2.沒有變化:沒有任何變化。壹個是“難改”。
3.下降:稀疏。
4.向:有所指的副詞。見面時,妳看見我;妳不了解我就不了解我。
簡要分析
何(659-744),唐代詩人,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縣)人。
這首詩描述了我久別重逢時的喜悅和激動。生動含蓄,充滿生活情趣。
第壹句指出這是壹部還鄉之作,“年少離家”和“年老還鄉”的句子都是自我糾正,突出了詩人離家時間長,回家晚的事實,壹般寫出了他離家40多年的事實。
第二句“鄉音未改,鬢角頭發已衰”,沿襲前壹句,寫出了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長的歲月讓我顯得蒼老,但鄉音不變。詩人用不變的鄉音襯托著變了的鬢角,表達著自己悠長、深沈、古老而又親切的鄉土情懷。
三四句話:“小孩子見了陌生人就笑,問來訪者是哪裏人”。因為他離家久了,老家的孩子都不認識他,就把他當成遠方的客人,客氣地問他。“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句話極其精彩。稍加想象,孩子天真活潑的表情和詩人稍感意外後並不覺得好笑的情緒變化就會浮現在讀者面前。
何張之壹生仕途壹帆風順。他80多歲退休回鄉時,玄宗親筆題詩送別,贈他鏡湖。王子和官員們為他餞行,可以說是“光榮歸來”。但詩人並沒有描寫世俗羨慕的情態,只是描寫了壹個久居他鄉的普通人的真實感受。這與史書記載的何壹生曠達豪邁,不仰慕李蓉是壹致的。
6.詠柳
何張之
碧玉裝扮成壹棵樹,掛著壹萬幅綠綢掛毯。
我不知道是誰剪下了薄薄的葉子,但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壹樣。
給…作註解
1.碧玉:顏色鮮綠的玉。這裏比喻春天裏鮮艷的綠柳葉。
2.化妝:裝飾,打扮。
3.絲綢掛毯:用絲線織成的絲帶。這裏描述的是柳枝迎風飄揚。
簡要分析
這是壹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這首詩的前三句都是關於柳樹的。第壹句“碧玉使樹高”,指的是整體,說高柳是碧玉做的。用“碧玉”來形容柳樹的綠晶,突出其色美。第二句“萬縷青絲掛毯垂下”,講的是柳枝,說下垂的柳枝像萬條絲帶,突出其溫柔之美。第三句“不知誰剪細葉”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致細致的造型美。三首詩分柳不同部位,每句各有特色。而第三句和第四句構成了反問句。“不知道是誰剪的細葉?”——捫心自問;“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壹樣。”——自答。這壹問壹答,從柳伶俐到春風。據說剪出這些嬌嫩的柳葉,當然能剪出鮮綠鮮紅的花草。它象征著自然的活力和春天的創造力。這首詩通過贊美柳樹,謳歌了春天的無限創造力。
7.涼州詞
王誌煥
黃河越來越遠,因為它在黃河中間流動,玉門關坐落在壹座孤獨的山上。
何必用楊柳的悲歌來抱怨春天的耽擱,老玉門關,壹個春風不是吹的啊!
給…作註解
1.涼州詞:當時流行的壹種曲調(涼州詞)的歌詞。
2.黃河遠在天邊:遙望黃河源頭。
3.孤城:指守衛邊境的孤獨城堡。
4.齊:古代長度單位。壹個氣相當於七八尺。
5.羌笛:羌族樂器。
6.劉陽:指壹首叫《折疊劉陽》的歌。唐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
7.程度:穿越。最後兩句是:羌笛為何奏出“折柳”這樣悲涼的曲子,抱怨柳不長進,春來晚了?要知道,玉門關外的春風是吹不起來的!
簡要分析
王之渙(688-742),生於紀靈和晉陽(今山西太原),遷居江州(今山西絳縣)。唐代詩人。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歌詞,不是詩名,而是盛唐時期流行的曲調名稱。開元年間,我國駐隴右使臣郭誌雲收集了壹批西域樂譜,呈獻給唐玄宗。玄宗把它交給焦芳翻譯成中國的樂譜,用新的歌詞唱出來,把這些樂譜產生的地名作為曲名。後來,許多詩人喜歡這個曲調,並為它填充了新詞,所以唐代許多詩人寫了涼州詞。
王之渙寫了這首關於邊塞戰士思鄉的詩。它蒼涼而慷慨,悲涼而不失力量。雖極力渲染戍兵不準歸家的憤懣,卻毫無抑郁之感,充分顯示了盛唐詩人的曠達胸懷。
第壹句“黃河遠在白雲之上”,抓住了俯視的特點,描繪了壹幅動人的畫面:在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流而下,遙望西方,仿佛是從白雲裏流出來的。第二句,“壹座孤城,萬仞山”,講的是要塞中的壹座孤城。壹座坐落在邊塞的孤城,依山傍水,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河的磅礴氣勢,勾勒了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處境,為後兩句描寫守軍的心理提供了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下,突然聽到了羌笛的聲音,而我彈奏的曲子恰好是《折柳》,不禁勾起了駐軍的傷感。古人有離別送禮的習俗。“劉”與“劉”諧音,並贈劉留念。北朝樂府《橫吹鼓角》中有“折楊柳枝”,歌詞說:“上馬不趕鞭,反打楊柳枝。下馬吹笛,憂殺旅人。”歌中提到行人走時折柳。這種折柳送別之風在唐代極為盛行。由此可見,柳樹和離別有著密切的關系。如今邊塞士卒聽到羌笛奏出的《折柳》悲涼曲調,難免觸之悲而不恨。於是,詩人以豁達的口吻解釋:為什麽羌笛總是奏出“斷柳”的悲調?要知道,玉門關外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所以沒有柳樹可折!說“為什麽要抱怨”不是沒有抱怨,也不是勸警衛不要抱怨,而是抱怨沒有用。“何苦抱怨”這個詞的使用,讓詩歌更經濟,更有意義。
三四句,明代楊慎認為其中含有諷刺:“此詩不如邊塞,所謂軍門遠不止萬裏。”中國的古詩詞向來有“喜”的傳統,更何況“詩不達意”,我們認為讀者不能不理解,但不能確定作者是否真有此意。
八。在海倫小屋
王誌煥
太陽在西山附近慢慢下沈,黃河流入東海。
更上壹層樓,看得更遠
給…作註解
1.鸛塔:舊址在山西省永吉縣。樓高三層樓,前臨中條山,底臨黃河。傳說鸛鳥常在此棲息,故名。
2.日:太陽。
3.依靠:依靠。這句話的意思是太陽在群山附近落下。
4.貧窮:疲憊。
簡要分析
這首詩中詩人非凡的抱負反映了盛唐人民的進取精神。
在前兩句中寫出妳所看到的。《山遮白日》寫的是視野和山。筆者站在鸛塔上向西望去,只見雲海茫茫,空山茫茫。由於雲遮住了霧,太陽變成了白色,在山峰旁邊落下。“和海洋流失黃金河”寫了近距離和水。樓下,滔滔黃河入海。這兩句話氣勢磅礴,氣勢磅礴,讀完令人振奮。
寫最後兩句。“可是妳把視野開闊了三百裏”,壹個詩人無盡的探索欲望,想看得更遠,看自己的眼力能達到哪裏。唯壹的方法是站得更高,“走上壹層樓梯”。“千裏”、“壹樓”都是虛數,在詩人的想象中既是縱橫空間。“要窮”和“要更好”這兩個詞,包含了很多希望和憧憬。這兩首千古傳誦的詩,形象地暗示了壹個哲理:只有爬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得遠,就要爬得高。
這首詩由兩個非常簡潔的對句組成。前兩句中,名詞“白天”“黃河”是相對的,顏色“白”“黃”是相對的,動詞“壹”“如”是相對的。後兩句也壹樣,構成了形式上的圓滿。
鸛塔,以前位於山西省永吉縣,在黃河的壹個小山丘上,被洪水沖走了。沈括《孟茜碧潭》記載:“鸛樓三層,中段(山名)俯視江面。”可見不是宋朝以後。
九個。肖春
孟浩然
春日的昏睡病不知不覺打破了清晨,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打擾了我的睡眠。
壹夜風雨,落花多少。
給…作註解
1.肖春:春天的早晨。
2.黎明:黎明。
3.不知不覺曉:不知不覺曉。
4 .聞:聽。
5.嗅鳥:我聽到鳥兒在啁啾。
簡要分析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湖北)人。唐代詩人。他的山水田園詩非常有名。
這首詩描繪了壹幅春天早晨的美麗畫面,表達了詩人熱愛和珍惜春天的好心情。
第壹句“我在春天的這個早晨輕松地醒來”,第壹個詞指出了季節,寫出了春眠的甜蜜。“不自覺”是模糊的無意識。在這個溫暖的春夜,詩人睡得很香,以至於陽光來到窗前,甜美的夢醒了。這句話透露出詩人熱愛春天的喜悅。第二句“我周圍到處都有鳥兒在歌唱”是關於春天的景色,鳥兒在春天的早晨歌唱。“無處不在”的意思是無處不在。鳥兒在枝頭聒噪,是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聞鳥”就是“聞鳥”的意思。為了押韻,古詩的語序做了適當的調整。春天來了,我睡得很甜,不知不覺就天亮了。當我醒來時,我只聽到到處都是鳥兒在歌唱。第三、四句“如今卻記起那夜,那風雨,不知折了多少花”,詩人回想起昨夜細雨蒙蒙的春雨,再聯想到春花被風雨抽打,遍地落紅的情景。詩人把他熱愛和珍惜春天的感情寄托在落花的嘆息上。惜春也是愛春,歡喜是全詩的基調。
這首詩寫的是春色,不是妳看到的,而是妳聽到的,想到的。詩人寫出自己的聽覺感受,然後讀者欣賞並再現詩人所描述的意境。聰明有趣。
X.建德河上的夜泊
孟浩然
把船停在霧蒙蒙的小州,當新的憂愁湧上客心。
曠野的無垠比樹木還深,月亮離月亮很近。
給…作註解
1.建德河:指新安江流經建德縣(今浙江)的壹段。
2.靠泊:停船靠岸。
3.燕竹:指河中籠罩在霧中的小沙州。
簡要分析
這首詩描寫了河流的夜景,表現了詩人的旅行憂慮。
從句子“當我的小船在霧的停泊處移動”開始,“移動小船”意味著移動小船;“停車”是指通宵停車;“燕竹”,壹個朦朧的小洲。這句話直指主題,介紹了詩人欣賞風景的立足點。第二句“且日暮,舊憶始”“日落”意為黃昏,“憂新客”意為詩人身在異鄉,徒增愁苦。這句話描述了詩人欣賞風景的心情。
第三句是關於河的前景。“世界有多寬,樹木離天堂有多近”,詩人站在船頭,極目遠眺,曠野中遠處的天空比附近的樹林還要低。第四句是關於河流的特寫。"水中的月亮看起來是多麽的近啊!",河水清澈,倒映在河中的月亮似乎離船上的詩人更近了。這種特殊的景象只能在船上欣賞。在這個非常成功的對比描寫中,詩人微妙的悲傷表現出來了。
這首詩的前兩句是感人的場面,後兩句是抒情的。全詩輕快有趣。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詩派的代表人物。據說有壹次,他去長安參加壹個文人詩會。他即興作詩,寫了兩首好詩,《魏雲是條淡淡的河,雨滴散落在梧桐樹上》(薄雲輕抹在銀河上,稀疏的雨滴滴落在梧桐葉間)。大家都印象深刻,都不寫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