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藝術手法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解釋、對話、比喻、誇張、象征、變形、對比、渲染、對比、鋪墊、暗示、雙關、擬人、排比。
藝術手法與內容之間有著密切的辯證關系,藝術手法之間也有許多辯證關系,其作用是使藝術作品的內容得到充分而完美的表達。隨著藝術創作的發展,藝術手法也在不斷豐富和更新。藝術手法的運用必須服從特定藝術內容的表達,適應欣賞者的審美能力。藝術手法的恰當運用可以增強藝術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在藝術創作中,各種藝術手法壹般是交互運用的,並受流派制約,即不同流派偏重藝術手法。藝術手法運用是否恰當、巧妙、和諧、巧妙,是衡量壹部作品藝術水平的重要標誌之壹。藝術手法有歷史傳承,不同民族也可以相互借鑒。
藝術手法在詩歌中的運用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形式:表現、修辭和表現。
表情:
詩歌的表現方式主要有五種: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解釋,其中描寫和抒情是重點。描寫方法不同於人像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行為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抒情方式主要有兩種: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造情、情景對情、傳情達意、托物言誌。
修辭手法:
隱喻可分為明喻、暗喻、轉喻、暗喻(又稱復合隱喻)、倒喻(又稱逆隱喻)、反隱喻、互喻(又稱轉喻)、暗喻(又稱強隱喻)、比喻、點綴隱喻、引用隱喻;借代、擬人、對偶、誇張、排比、反問、反問句、襯托、重復、反語、互文、重疊、婉言拒絕、避免重復、改編、分層、填充(也稱襯下)、警告、呈現、雙關、重復、重疊、引用、轉文、重復(句與句)。詩歌鑒賞中常用比喻、擬人、對仗、對比、對照等。
修辭和表達是初中語文中經常提到的兩個名詞術語:兩者差別很大。修辭,就是修飾詞句,運用各種方法,使語言表達準確、生動、有力,情感真摯、強烈、引人入勝。初中課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句、比較、借代、重復、反語。表現也叫表現方法,其內涵包括敘述、描寫、解釋、議論、抒情五個方面。
詩意表達:
賦、比較、趣味、渲染、對比、對比(正對比)、虛實結合(虛實\虛實)、動靜結合(靜以動\靜以動\靜以聲\靜以聲)、正側、欲抑(欲抑先&;先抑後揚)、點面(點代替面\點面結合)、象征、聯想、想象、引用(用典\套用)、線描、留白、雙關等。
主要表現手法簡介:
傅:把敘述擺出來。
比較:借壹物指另壹物。
興:從興開始,先說別的,引起唱的是什麽。借其他事物引出要描述的中心事物的描述。
對比:這是中國畫中的壹種技法,用墨水或色彩來渲染和襯托物體的輪廓,使物體明顯突出。用在詩歌創作中,指刻意從側面描寫,作為襯托,使所需要的東西明顯突出。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比,比如《秦羅浮》中,秦羅浮的驚艷之美是由“行者”和“少年”的反應襯托出來的,也可以是事物之間的對比,比如“蟬使林更靜,音宮山更幽”,“僧敲月門”,“月中壹鳥驚山”。更多的東西是對比人的,比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河中月,分別對比了琵琶優美迷人的音色和人物哀怨、孤獨、悲涼的心境。
聯想和想象:多為浪漫主義詩人所采用。比如李白經常把現實與夢境、仙境、自然與人類社會融為壹體。他的《夢裏登天目山》充滿了放飛思想的詩篇,詩人的想象猶如天馬行空的想象。所描繪的夢境和仙境正是他所向往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年少不知月,哭白。”“我擔心明月,夜裏跟著妳到了西邊。”“我唱了。月亮鼓勵我,我亂舞。”所有這些都是巧妙的筆觸,結合了奇思妙想和自然的真實。
引用:即引用史實,在詩詞中運用典故。古詩詞十分註重典故的運用,不僅可以提煉詩歌的語言,還可以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收到凝練發人深省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成功運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等五個典故。永遇樂●京口顧北亭懷古。借助這些史實,詩人含蓄、自然、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象征:這是壹種修辭手法,將壹個事物與本質上不同的另壹個事物進行比較。用在詩詞裏也叫比興。這種手法常用於詩歌中,以達到形象生動,化實為虛的藝術效果。如唐代朱清玉的《朝考前夕致張書記》,巧妙地利用了新娘在見公婆前緊張而又充滿希望的心理,寫出了她臨考前的緊張和渴望被欣賞的心情。何張之《唱柳》:“碧玉扮作樹,萬縷青絲掛毯垂。”我不知道是誰剪下了薄薄的葉子,但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壹樣。“當初春新葉發芽時,詩人突然在壹片驚喜中突發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靈巧的雙手撥弄著靈性的剪刀,剪出了細細的葉子!隱喻使描寫變得虛擬,形象變得更動態,情感變得更強烈。如果這個具象的形象貫穿整個故事,那就是壹個象征。如李白常以雄壯不凡之物,如大鵬、天馬、熊健、山川等,寄托理想,象征才華;喜歡選擇明月、鳳凰、松柏、美人等高貴美好的事物。象征良好的品格和正直;他經常選擇被破壞和被關押的人的事件來對比自己的經歷和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