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曲白雪送別田書記吳回家。
唐代詩人於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在輪臺所作的送別詩《送別田吏吳歸家壹曲》,氣勢磅礴,浪漫瑰麗,堪稱盛唐邊塞詩的代表作。這首詩表達了中途送長城、送客的心情,但並不傷感,充滿了奇思妙想,浪漫的理想和強烈的感情讓人覺得塞外的雪災成了壹個值得玩味和欣賞的對象。全詩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如春風來,夜開萬梨花”等詩句千古名句。
壹曲白雪別田——文書吳回家(1)
唐岑參
北風卷起白色的草並折斷它們(2),八月的雪劃過韃靼的天空(3)。
就像春天的大風,在夜裏吹來,吹開了壹萬棵梨樹的花瓣④。
它鉆進珍珠百葉窗,弄濕了絲綢窗簾,毛皮大衣摸起來很冷,棉墊很薄。
弓變得僵硬,幾乎無法拔出(7),很難保護鐵衣(8)。
沙海因深不可測的冰而變深,黑暗籠罩著無盡的雲。
但我們為從營地回家的客人幹杯(11),並為他演奏野蠻人的魯特琴、吉他、豎琴(12)。
直到黃昏,積雪壓垮了我們的帳篷(13),我們冰凍的紅旗無法在風中飄揚(14)。
我們看著他穿過輪塔門向東走(15),進入天頂路的雪堆(16)。
山路曲折沒有見過妳,只留下壹排馬蹄印。
註釋翻譯:
吳法官:姓名不詳。法官,正式名字。朝廷派出的使節,比如我們唐朝的使節,可以任命幕僚協助審判公務,他們被稱為法官,是我們使節和觀察使節的下屬。
(2)白草:西北的壹種飼草,曬幹後變成白色。
⑶湖天:指塞北北部的天空。
(4)梨花:春天的花是白色的,意味著雪花像梨花壹樣堆積在枝頭。
5]珠簾:用珠子做成的掛簾。羅幕:絲綢制成的窗簾。雪花飛進珠簾,打濕了窗簾。“珠簾”“羅簾”都屬於美化。
[6]狐裘:壹種狐裘。錦緞:由錦緞制成的被子。錦緞薄:蠶絲被(因為冷)薄。描述寒冷的天氣。
(7)角弓:壹種飾有動物角的硬弓。不可控:太冷了,拉不了弓。控制:拉開。
⑻都護:鎮守邊城的主官是壹個通稱,與前面提到的“將軍”是互文的。鐵衣:鎧甲。“難”就是“還活著”。
⑼茫茫大海:沙漠。沙漠裏到處都是厚厚的冰。幹:縱橫交錯的樣子。“百足”就是壹個“百足”。
⑽黯淡:暗淡無光。
⑾鐘君:古代分為中、左、右三軍,鐘君是統帥的陣營。飲回客:回宴者,指吳判官。飲料,動詞,盛宴。
⑿並為他演奏蠻族的琵琶、吉他、豎琴:胡琴等人都是當時西域兄弟的樂器。這句話說的是喝酒的時候放音樂。羌笛:羌族的管樂器。
[13]轅門:軍營的大門。古代人行軍紮營,衛生由車輛提供。在入口處和出口處,兩個車輛的豎井相對豎立作為營地大門,因此它被稱為轅門。
【14】風開關(chè):紅旗因雪結冰,風吹不動。開關:拉,拉。冰凍:旗幟被風吹向壹個方向,給人壹種冰凍的感覺。
⒂輪臺:唐代輪臺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與漢代輪臺不是壹個地方。
【14】滿:滿。形容詞被靈活地用作動詞。
本文摘自《岑參集註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任命為安西北院法官,軍府設在新疆輪臺,此詩即寫於此。
翻譯:
北風席卷大地,白草被吹落,塞北的天空飄起了八月的大雪。
突然,春風似乎壹夜之間吹起,成千上萬的白色梨花盛開。
雪花飄到珠簾裏,打濕了窗簾,穿上狐皮也沒覺得暖和,織錦做的被子也覺得薄。
連將軍和杜虎都拉不出弓,都覺得鐵衣太冷穿不上。
大漠中,數百厚冰縱橫交錯,陰沈沈的雲朵在萬裏天空中黯然凝聚。
在這位軍事指揮官居住的營地裏,安排了壹場宴會為歸來的客人餞行,並為他演奏了野蠻人的琵琶、吉他、豎琴奏出了熱情歡快的音樂。
傍晚時分,轅門外,大雪紛紛,紅旗被冰雪凍得硬邦邦的,強勁的北風吹不動它。
在輪臺東門外送妳走。當妳離開的時候,積雪覆蓋了天山的道路。
山彎彎曲曲,路彎彎曲曲,看不見妳,雪地上只留下馬的腳印。
作品欣賞:
《白雪歌》是邊塞詩的代表作,寫於他的第二個邊塞階段。此時,他受到安西使臣馮長青的高度重視,他的邊塞詩大多寫於這壹時期。在這首詩中,岑參以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和浪漫主義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和使節們在邊塞軍營中離京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軍的愛國熱情和對戰友的真摯感情。
這首詩的題目是《送吳法官進京》,但這首詩所表達的不僅僅是和他的朋友吳法官之間的友誼。他描述了使節們集體送別北京的慷慨熱烈的場面。“鐘君買酒”,不是岑參買酒,而是鐘君教練買酒;鼓樂齊鳴,不僅僅是岑判官與吳判官的餞行,更是邊塞將士為回京使節舉行的盛大宴會。所以如果說表達友誼的話,應該說這首詩主要表現的是邊塞戰士對壹個與甘肅同甘苦的戰友的情誼。從壹個側面反映了邊塞戰士團結壹致、鬥誌昂揚的精神。《壹曲白雪送別田書記吳歸鄉》失去了詩人初抵邊塞時的思鄉之情。它把對祖國的鄉愁與保家衛國、苦中作樂的精神統壹起來了,所以它的基調是積極樂觀的。
全詩以壹日之內雪景的變化為線索,描寫了送別駐京使臣的過程。它思想開放,結構良好。* * *分為三部分。
前八句是第壹部分,描述妳早上起床看到的奇妙雪景和妳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寒冷。
朋友們即將踏上回京之路,詩人和軍人自然特別關心天氣。昨夜北風呼嘯,天氣驟然轉冷。早上起來發現中秋時節開始下雪了。但堆積之初積雪並不厚,被風吹斷的幹草還沒有被積雪覆蓋。雖然雪會給歸來的客人帶來麻煩,但在這些經受過風雪考驗的戰士眼裏,這場雪不算什麽。他們心中充滿的只是朋友們回家的喜悅。於是,掛在枝頭的雪,在詩人眼裏變成了梨花,就像美麗春天的突然到來。前四句主要寫風景的美。
“即”“突然喜歡”等詞語,生動準確地表現出早晨突然看到雪景時的驚訝表情。壹夜之後,大地銀裝素裹,煥然壹新。此時的雪景格外迷人。
然後寫四個關於雪後寒冷的句子。詩人的視線逐漸從記述轉移到記述。風停了,雪也不大了,飄飛的雪花仿佛在悠閑地飄動,進入珠簾,打濕了軍帳。詩人此時似乎意識到,難怪披著狐皮的昨晚那麽冷。那些帶著盔甲和弓起床的士兵似乎在喊:“好冷啊!”詩人選擇起居、睡眠、穿衣、鞠躬等日常活動來表達寒冷,就像選擇早晨看雪來表達陌生感壹樣恰當。看完這些,讀者似乎也覺得涼颼颼的,仿佛身臨其境。雖然天氣很冷,但戰士們毫無怨言。而“不可控”,無論天氣多冷,他們都沒有忘記訓練,依然帶著弓在訓練;“很難冷”是指他們全副武裝,隨時準備戰鬥,即使真正的盔甲是刺骨的寒冷。這裏表面寫的是冷,實際上是用來烘托士兵內心的火熱,更深刻地表現了士兵樂觀向上的戰鬥情緒。
中間的四句是第二部分,描繪了白天雪景的壯闊和歡送會的盛況。
“沙海加深冰深,陰雲蕭瑟,萬裏凝成”,詩人試圖用浪漫的誇張手法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廣闊而雄偉。詩人寫這個只是為了對比下面的歡樂場景,寫出人們的樂觀情緒。生活環境的艱苦更能說明軍人歌舞的積極意義。這是藝術創作中常用的手法。第壹部用“冷”寫“熱”;這部分用“悲”寫“喜”,表達方式也是壹樣的。
“但我們為從營地回家的客人幹杯,並為他演奏野蠻的長笛、吉他、豎琴”,寥寥數語,表達了壹種熱烈而隆重的告別。在統帥的中國軍隊裏,舉行了壹次宴會,各種樂器都用他們所有的錢帶來了,載歌載舞,盡情飲酒。宴會壹直持續到黃昏。第壹部分內在的熱情,在這裏生成湧出,達到了歡樂的高潮。
後六句是第三部分,寫的是晚上告別朋友,踏上回家的路。
“直到黃昏,當積雪壓垮我們的帳篷,我們凍結的紅旗不能在風中飄揚”,返回的客人在黃昏中迎著雪花走出帳篷。那面通常被凍結在空中的鮮艷的旗幟在雪地裏非常漂亮。這面旗幟在寒風中不屈不撓的形象是軍人的象征。這兩句話,壹動壹靜,壹白壹紅,相映成趣,畫面生動,色彩鮮艷。
"目送他過輪塔門,往東去,入天峰路雪堆",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不肯回去。“然後他消失在關隘的轉彎處,留下的只有蹄印”用非常平實簡單的語言表達了戰士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字字生動,含蓄雋永。這部分雖然描寫了與朋友告別的深情,但也表現了邊塞戰士的英雄氣概。
全文的三個部分構成了壹個有機的整體,猶如壹座邊塞宋莊,折射出盛唐的精神風貌。
在藝術上,這首詩給人壹種奇妙新奇的味道。之所以能達到這種藝術效果,是因為詩人有長期邊塞生活的基礎,能準確把握邊塞風光的特點,寫出其奇觀;同時,由於詩人富有想象力,善於用浪漫主義的方法表達主觀體驗和聯想,而不是停留在對客觀事物的描寫上。其次,它的景物和抒情極其多變。詩人善於運用不同的手法,從不同的角度寫風景,抒發感情。有時是真實的寫作,有時是想象的寫作。有時很奢華,有時很精致。壹是用比喻寫出清晨的雪景;然後用對比和誇張來寫冰雪;然後用對比和對比來寫晚霞雪。從雪中的樹,雪中的人,雪中的天地,到雪中的軍營,雪中的紅旗,雪中的天山。由遠及近,由近及遠;從外到內,從內到外;從地面到空中,又從空中到地面。立體再現大自然的美好形象和詩人的豐富感情。
岑參(715-770)是唐代詩人。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出生在壹個官僚家庭,我的曾祖父、叔祖父和叔叔都是宰相的官員。我父親當過兩次國務卿。但父親早逝,家財衰敗。從小接受哥哥的書,讀經史。二十歲的時候,我去了長安,卻得不到官職。我去了羅京,去了北方的和碩。30歲時晉升進士,曹從軍。天寶年間(742-756),兩次上邊塞,在邊塞住了六年,頗有野心。安史之亂後,他重返朝鮮,杜甫等人推薦他補缺,轉任他職,如舍生忘死。大歷(766-779)年間為史官,號岑家州。散場後,客人死在成都招待所。岑參《高適》亦稱,二人都是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題材廣泛,除了壹般慨嘆他的人生經歷,給朋友解答的。他在出國前寫了許多山水詩,與謝朓、何遜的山水詩頗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意境新穎的特點。有岑家洲的合集。